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主要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和活化B细胞(ABC)两个亚型。其中ABC亚型的DLBCL预后较差,NF-κB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对ABC-DLBCL细胞的存活起了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通路是介导NF-κB激活的重要上游通路,MYD88分子是该信号通路中最关键的适配蛋白。在生理情况下,受到外部刺激后MYD88被募集到激活的受体上,从而通过TIR-TIR相互作用MYD88与受体发生异二聚化,同时两个MYD88分子之间发生同二聚化,然后形成的MYD88寡聚物可进一步募集IRAK,促进Myddosome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包括MYD88,IRAK4,IRAK2和IRAK1)。该复合体经过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一系列调控反应后,并触发下游NF-κB和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而MYD88 L265P突变是ABC亚型DLBCL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癌突变,且往往提示预后较差。与天然MYD88不同,含有L265P突变体的MYD88寡聚物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触发Mydsomesome组装和NF-κB信号的组成性激活,对维持ABC DLBCL细胞存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MYD88活性可能成为治疗DLBCL的一种有效手段。合成拟肽化合物ST2825可以抑制MYD88二聚化,有可能在表达L265P的DLBCL肿瘤细胞中破坏Myddosome复合物的装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课题选用含L265P突变的DLBCL淋巴瘤细胞株(OCI-LY10和TMD8)为研究模型,旨在检测通过破坏Myddosome复合物装配能否抑制该类肿瘤细胞的生长,及研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高分子量(HMW)沉淀物组分实验在细胞内部原位检测ST2825对MYD88寡聚化的影响。用ST2825处理携带L265P突变的DLBCL细胞系,使用WST-1检测法评估细胞活力,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B实验和启动子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NF-κB活性。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BTK和MYD88之间的关联。使用Calcu Syn软件分析评估ST2825和其他抑制剂联用的协同作用。结果: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了与荧光蛋白mCitrine连接的野生型MYD88 TIR或L265P突变体TIR,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mCitrine-TIR突变体强烈聚集,而野生型mCitrine TIR并没观察到这种现象。此外,用ST2825处理后,mCitrine-TIR突变体的聚集被明显抑制。另在HMW沉淀物组分实验中,ST2825处理后OCI-LY10和TMD8细胞中的沉淀与裂解物中内源性MYD88水平的比率显著降低,表明在ST2825处理后,MYD88的聚集程度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ST2825可以破坏L265P驱动的Myddosome装配。经ST2825处理的OCI-LY10细胞72小时的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5μM ST2825的抑制率约为50%,10μM的抑制率约60%,20μM的抑制率约70%(P<0.01),在TMD8细胞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而MYD88野生型的SU-DHL-4细胞的抑制率仅为约20–25%。用ST2825处理48小时后,OCI-LY10和TMD8细胞中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但在SU-DHL-4细胞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通过DAPI染色也在OCI-LY10和TMD8细胞中观察到了特征性的凋亡形态变化,而在SU-DHL-4细胞中则没有。上述结果显示出ST2825对L265P ABC-DLBCL细胞起到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ST2825处理后会导致L265P-DLBCL细胞(OCI-LY10和TMD8)中磷酸化/总IκB的比例降低,并减少了依赖于NF-κB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同时ELISA检测到ST2825处理后细胞株中IL-10和IFN-β的分泌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的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MYD88与BTK之间相互结合,该结合被ST2825打破。在药物协同实验中,ST2825和BTK抑制剂联合处理细胞株,Calcu Syn软件分析计算的CI值大多小于1,表明两者联合存在协同效应。NF-κB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每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对NF-κB活性有更强的抑制(P<0.01)。另外,ST2825和BCL2抑制剂ABT-199两药联用的细胞毒性更高,较高剂量的ST2825(≥1.3μM)和ABT-199(≥0.5μM)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流式细胞分析也显示这种联合给药增强了对两种细胞系的促凋亡作用(P<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报告了合成小分子化合物ST2825可以破坏L265P驱动的Myddosome装配,从而介导L265P DLBCL细胞增殖受抑和凋亡增加。潜在作用机制可能包括NF-κB活性受抑,IL10和IFN-β产生减少,以及MYD88与BTK的结合被破坏。此外,Myddosome组装破坏和BTK或BCL-2信号抑制剂联合用药对ABC DLBCL细胞可以起到协同杀伤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对NF-κB活性的更强抑制或更强的促凋亡作用相关。这些发现提示靶向抑制Myddosome组装的合成拟肽化合物可以考虑作为靶向抑制剂,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力,L265P DLBCL以及可能由激活的MYD88信号驱动的其他B细胞肿瘤患者,可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