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S微纳结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S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及催化性能。微纳米尺度下ZnS又具有形貌可控、比表面积大、电子迁移率高等优势,因此可用作电化学电极材料。本文围绕ZnS电化学电极性能构建及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以水热法制备三种形貌的ZnS材料并分析了其发光特性。发现325nm激发下,闪锌矿的ZnS纳米颗粒和微米块分别呈现弱的缺陷发光和强的带边紫外发光,而纤锌矿ZnS毛线球因带隙较宽导致325 nm激发下不发光。(2)以ZnS材料构建电化学电极,研究形貌对电化学特性影响的机理。发现ZnS毛线球电极中电子传导速率最快,电化学性能最佳,证明了比表面积和晶体结构是形貌对ZnS材料电化学特性影响的根本原因。(3)制备了ZnO/ZnS复合材料电极并研究其电化学特性。发现ZnO/ZnS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特性比ZnO更优异,进一步证明了ZnS材料电化学电极具重要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类型和不同结构的纳米Si02发光材料,通过荧光(PL)光谱、红外吸收谱(IR)、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含水量、退火温度等因素对样品的荧光强度,磷光强度和发光寿命等性能的影响,得知无论对于粉末还是薄膜形态的Tb3+掺杂SiO2发光材料,这些因素同时影响着Tb3+的发光性
在1946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原子的自发辐射是原子的一种固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1946年,帕塞尔首次发现,如果把原子置于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自发辐射率较之处于自由空间中的自
液晶/聚合物有机激光器具有易制备、成本低、可调控等诸多的优势,近些年来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光子集成、信息传输、显示照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激光器中的激光染料在吸收泵浦光能量后会产生荧光,荧光在液晶/聚合物材料中经过不断反馈增益,最终可以实现激光的输出。由于液晶分子在外场作用下发生重定向作用,其光学特性将发生改变,液晶/聚合物激光器因而具有可调控性;其激光出射特性可以通过电场、温
学位
在光晶格中超流费米气体的研究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物理前沿课题。在实验中人们借助费施巴赫(Feshbach)共振技术改变磁场强弱可以对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光晶格参数等物理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