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公司治理效应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金融业都受到了大小不同的损失。许多学者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其中就有学者指出,美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不足加剧了其倒闭、破产的风险。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在金融危机前后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以发现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是否有所改善,同时对于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避免类似危机事件在我国发生。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量的方法,对金融危机前后两段时间的15家上市银行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对公司治理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本文研究的结论是,金融危机之前,由于缺少外部监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降低并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管理者的重视以及制度的完善,公司治理开始发挥其有效性,但仍存在众多不足,需要继续改善。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情况及现状;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即进行了银行公司治理各项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回归分析,并对结论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分析结果所显示的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些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保险业的非诚信问题同样突出,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形象,成为行业
近来,中国资本市场最热的议题是上证综指“十年零涨幅”,2001年6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价到达阶段高点2242点,而十年后的2011年12月30日,上证收盘2199点,面对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GDP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就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的本土公司也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在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坎坷的发展之后,中国公司的跨国化道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批新兴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