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高纬高寒的大兴安岭林区是全球受气候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气温升高使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当地的建群种,在大兴安岭冻土区分布广泛,其树木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为揭示气候变化对落叶松树轮径向生长的影响并在区域尺度上预测气候变化下落叶松的生长,本文以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建立落叶松全轮及早、晚材宽度年表,研究落叶松早材宽度、晚材宽度及早晚材比率的变化,分析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落叶松年轮(全轮)及早、晚材宽度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年轮早晚材宽度年内分配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落叶松在1-40年时,早材率显著增加;在41-80年期间,晚材率开始显著增加;在81-140年期间,早材率逐年增加(p<0.05),但增加幅度远小于1-80年,几乎可以忽略(k=0.0001);落叶松在140年后,早晚材之间的比率趋于稳定,早材率和晚材率分别在0.7和0.3附近波动。(2)早材率、晚材率随海拔升高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随纬度的升高早材率虽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p>0.05)。(3)多数样点的全轮宽度指数与当年4-9单月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p<0.05);降水对落叶松全轮宽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上年11月至当年1月;SPEI对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上年11月-当年3月。(4)早材宽度年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论是相关系数的大小还是达到显著相关月份的多少都低于全轮宽度年表,晚材宽度年表则高于全轮宽度年表。在消除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得到了调整后的晚材年表(LWa),LWa增强了当年4月的温度与年表间的相关性,除HML1外,研究区各样点均与当年4月的月均温呈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较高。可见温度是研究区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温度、海拔、纬度等环境因子并不会影响同一年中早、晚材宽度的分配比例。早、晚材宽度的分配主要受落叶松年龄的影响,对于140年之前的落叶松,早晚材宽度分配与年龄有关,而140年后落叶松早材率和晚材率分别稳定在70%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