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语文教育经历了万炮齐轰,人人喊打的阵痛后,掀起了一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随着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和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推行,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程的改革也随之开始了,理论探讨的如火如荼,宣传造势的轰轰烈烈,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却仍然是徘徊甚或停滞不前。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呢?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急迫性问题已经凸显。急迫性表现在目前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要求,而目前语文教师的现状堪忧。出现这样的局面,“症结”无外乎两种,表层原因就是课改环境太阴冷,减缓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深层原因是应试制度,应试语文的现实存在使课改前途、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的命运堪忧。而应试语文对教师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它使语文教师教学陷入了传统教学的泥淖之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传统导向下难与新课程接轨;考试甄别选拔与评价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浮躁心理;语文教学沉陷于低效运作的生存需要。改革遇到了坚冰,然而困难的存在正说明了改革任重而道远。任何改革的制约因素在于人,而且此次新课改的实质是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只有教师与语文新课程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外部因素在新的背景和条件下的沟通,为教师形成可持续成长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持续发展自身架桥铺路。教师要与课程共同发展,其核心问题是教师获得可持续成长的能力。所以,首先打开语文教师成长之外部通道,其次打通语文教师成长之自身血脉,包括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获得;语文教师从教学科研起步;语文教师需要有反思能力;语文教师提高文学素养;语文教师提升人格魅力、人文修养。这样为推进语文课改,实现教师与语文新课程共同发展寻求实际的、可操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