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菊酯研究是现代菊酯类农药研究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领域。我国手性农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农药极其缺乏,手性菊酯类农药及相关中间体以进口为主,而手性中间体的构建是解决手性菊酯类农药合成技术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近年来植物精油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在植物保护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这类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还存在提取困难、药效缓慢、持效期短、易分解等弊端,目前国内外还是以植物粗提物与化学农药混配使用为主,而对精油中有效成分进行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的报道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植物精油小分子引入到菊酯骨架中,从而改善精油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具有更高活性的天然植物源绿色农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手性辅剂樟脑磺内酰胺诱导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构建出手性羧酸中间体,再分别与麝香草酚、香芹酚、丁香酚等7种植物精油小分子进行活性亚结构拼接,设计合成了 4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植物精油导向的手性酯类衍生物,采用1H NMR、ESI-MS、13CNMR等手段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针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2个目标化合物与精油分子相比其活性有显著的提升,其中化合物 Ⅳ-A1-R、Ⅳ-A1-S、Ⅳ-A2-R、Ⅳ-A2-S、Ⅳ-A3-R、Ⅳ-B1-S、Ⅳ-B2-S 在 3.7 ppm低浓度下的活性已优于商品化的右旋苯醚菊酯的活性,与高氰戊菊酯的活性相当;此外,对映异构体化合物间的杀虫活性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尤其当化合物结构中手性中心的取代基为高位阻基团时,S构型的活性明显优于其R构型对映体的活性(Ⅳ-B1~Ⅳ-B4 系列)。2.运用手性羧酸中间体对活性四氟苄醇进行酯化衍生,合成了 23个未见报道的四氟苄醇导向的手性酯类衍生物。针对小菜蛾的杀虫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了与高氰戊菊酯相当的活性,对映异构体化合物间大多数R构型的活性明显优于相应的S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