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避税与反避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长时间以来维持着快速增长,而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当一部分红利和财富累积到了股权等权益性资产中,此类数额巨大的资本增值成为我国十分可观的跨境税源。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一般规定,权益性投资转让以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认所得来源地,故非居民企业直接转让我国居民企业股权会被征税所得税,而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则无需缴纳所得税。一些境外纳税人为了避税,将直接转让我国居民企业股权的交易包装成间接转让我国居民企业股权的交易,以此来规避交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的义务。而针对非居民企业利用间接转让股权方式避税的这一问题,原本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底出台过698号文《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该文件中提出了相应的反避税办法。之后,我国税务机关依据上述文件及其他一般反避税条款发起了一系列此类案件的调查和调整工作,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文件的条款已难以满足跨境税源管理的相关需求。因此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国税总局在2015年伊始出台了新的7号公告《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该公告不用于以往,对间接转让股权交易所适用一般反避税规则的范围、“合理商业目的”的判断、纳税义务及措施、法律责任与后果等都作出了明晰的规定。该公告的出台加强了相关跨境税源管理力度、打击了跨境逃避税的同时,增强了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管理规定的确定性以及可操作性。但由于该文件出台时间尚新,理论研究并不丰富。本文意图通过对非居民企业通过间接股权转让避税的可行性与相关实例予以剖析,并借鉴国际在该领域的立法、司法及税务实践,厘清并明确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管理的应有立场、方法与规则,对我国相关税制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未来该领域的管理工作有所裨益。除导论和结语外,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概念与实质,厘清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行为与避税行为两者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利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的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避税安排的可行性与实例进行分析,为后文探究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管理规制进行铺垫。第二章对国际间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管理规则予以探究,具体论述了各国借鉴国际特殊反避税规则以及利用一般反避税规则管理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立法、司法与税务实践,并针对该类实践进行分析评价,为下文对我国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税制的分析打下基础。第三章首先对我国关于非居民间接股权转让的最新税制规定予以评述,并对其中最重要的7号公告中“合理商业目的”的判断以及相关措施与责任进行深度探析。在此之上指出我国非居民间接股权转让规制仍存在的其他理论以及实践层面上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尚雯婕带着一个透明拉杆箱杀入了电商界,娱乐圈人士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尚雯婕是娱乐圈里少有的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人,没有之一。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是尚雯婕的偶像,2013年10
期刊
针对三大主机急需高质量的生球,而圆盘造球机因固定刮刀的种种弊端,致使成球率低、生球质量差的现状,本钢南芬球团厂于2010年对全厂9台圆盘造球机刮刀先后进行了改造。将原来
服务用户,而不只是读者。一本杂志向电商的有趣跨界。2014年,YOHO!新力传媒获得软银赛富的3000万美元C轮融资,顶着“传媒”名头,“YOHO!”真正有诱惑力的是其旗下电商平台—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正处在从法定资本制到授权资本制的过渡阶段,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新的公司信用理念已经逐渐形成。股东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是对公司资产信用的严重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家居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智能家居就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近些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各方为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然而,结合当下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创业教育的实施效
大黄为甘肃地道药材,主要含有蒽醌、二苯乙烯苷、色酮、萘酚苷及鞣质等化学成分。唐古特大黄是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大黄品种之一。为保证我省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资源优势,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是现代化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将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主要分析了立体化教材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并展望了立体化
本文将聚类分析引入到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研究中,对其负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对四种聚类分析方法的聚类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最终采用谱系数聚类分析法中平均距离法。在具体分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应计盈余管理的利用空间越来越小,企业更加趋向于通过操纵真实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由于具有难以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