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逐步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系统功能语法在为语篇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框架。作为其核心思想的语篇功能可以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三个重要手段来实现。本研究旨在通过语料分析来对比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硕士论文与母语为英语的研究生的硕士论文的语篇特征。中外学者半个多世纪的语言对比研究,使语言教学等领域受益匪浅。目前语言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已经从以前的句子层面转向了篇章层面,尤其是中国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学生英文的语篇对比研究引起了中国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我国,马广惠,方丽都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基于此趋势,本论文拟从主位推进模式角度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者所写的十四篇硕士论文(约23万字)的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者主要有以下差别和共同点。第一,以英语为母语者在硕士论文中使用的语篇主位百分比多于中国学生,但是差异不明显。另外,其论文中的小句主位选择排列合理,意义衔接连贯紧密。因此他们的硕士论文整体衔接和连贯优于中国大学生的。第二,中国学生的硕士论文所使用的人际主位数量和类型比以英语为母语者的多且丰富。但是,中国学生多用“certainly”和“on thewhole”之类的人际主位。这表明中国学生所写的硕士论文比以英语为母语者的硕士论文有很强的主观性。第三,中国学生在主位排列方面受“螺旋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对主题往往采用迁回的处理办法。两者在主位推进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中国学生的硕士论文主要都以“T→T模式”和“R→T模式”为主,而以英语为母语者的硕士论文主要都以“R→T模式”和“T+R→T模式”为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英语议论文的展开主要依赖“R→T模式”和“T+R→T模式”。本研究对于中国英语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