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变的重要时期,但经济增长一直呈现放缓下行的态势,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失速增长,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急需探寻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运行的动力机制规律,寻找到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本文首先围绕经济增长的动力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联动与匹配,而实现供求联动与匹配的基本途径则是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提高。为了探究如何促进技术进步,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制度量化为一个内生变量引入内生增长模型中,发现技术进步内生化动力机制中包含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此,众多学者开始对收入分配如何提高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收入分配的合理与否会对技术进步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增长理论详细论证了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数理模型推导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论述收入分配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然后选取我国30个省份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检验前文的理论阐述。功能性收入分配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是衡量收入分配的两个主要维度,前者主要用要素收入占比衡量,后者则主要采用收入差距表示。本文采用劳动收入占比、城乡收入差距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对要素收入占比、收入差距与技术进步进行度量。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能够直接影响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中介变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技术进步。间接影响过程又受到两个不同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市场需求机制,另一个是融资约束机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通过市场需求机制促进技术进步,但又通过融资约束机制抑制技术进步。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增加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城乡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变化趋势,其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两种机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第三,劳动收入占比通过直接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技术进步,但当城乡收入差超过一定范围时,劳动收入占比整体上会抑制技术进步;第四,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趋同增长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要素分配结构,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合理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ASD+TR)6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插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插管灌注溶通药物:尿激酶20-40ml,低分子右旋糖苷20-40m
自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进入深亚微米尺寸以来,其电路的复杂度和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集成电路测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产生的巨大规模的测试数据量,不仅加重了自动
设计了一套收尘装置以解决氧化铝粉末回溅污染环境的问题。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入院前误诊、入院后确诊为IM的5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 IM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为:发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有效(87.5%),QT间
在我国中压配电网中,谐振接地方式因为其较好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线路电缆化程度的提高,系统对
新河宫灌区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黑龙江省桦川县境内。新河宫灌区是黑龙江待建的中型灌区。灌区位于三江平原腹部,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雨、热、光同季,水土
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基层医院中多采用定性检测,所用的方法主要有胶乳法和酶免法两种.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