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的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基础之上所撰写的翻译实践报告。报告分析了汉语原文的文体特征,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翻译难点,有选择地节选了部分译例来说明在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指导之下是如何借助多种翻译技巧和策略来攻克翻译难点,并得到令人满意的译文。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取的汉语原稿是节选于已出版的大众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的超过1万字的文字内容。翻译实践是在奈达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指导之下开展的。翻译实践报告首先是对翻译任务的背景、目标、前期准备做了简要介绍。其次,对本次翻译实践所基于的奈达的对等理论作简要阐明。然后,对汉语原文文体特征展开细致梳理和分析,得出词汇上偏重科技术语和和汉语的四字词语;句法上侧重反义疑问句、无连接词的长句和较多引用汉语文学诗词的特点。针对以上文体特点,报告里也总结了如何得到更好英语译文的方法。最后,在报告的译例分析部分,具体分析了在翻译对等理论指导下,要采取直译,音译,异化;意译,词性转换,归化的策略和技巧来更好地处理翻译难点。在意译部分着重强调了如何利用英语语篇内语法衔接的手段,巧妙地处理英语译文语篇内的语法关联,解决翻译难题。在此部分,翻译实践报告主要总结了实践过程中利用了语法衔接里的照应和替代达到对等效果。本报告以科普类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的汉译英的翻译实践为例,总结了在科普文本汉译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希望能为今后此类文本翻译提供进一步借鉴和指导。
其他文献
情感教学思想由来已久,研究发现,学习者情感与语言学习关系非常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恰当运用情感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职英
本翻译报告基于作者翻译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半年度报告》的实践。此次实践由山东大学2013级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的三名学生合作完成,作者参与了一
目的 研究平胃散中苍术素在大鼠血浆及组织中分布特征.方法 建立大鼠血浆中苍术素的HPLC测定方法,考查大鼠口服平胃散混悬液0.17,0.33,0.5,1.0,2.0,3.0,4.0,6.0,8.0,12,24 h
海底地形深度数据滤波常用的方法有:交互滤波、中值滤波、趋势面滤波等。基于粗大误差判别3σ准则,研究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的方法,提出了海底复杂地形分区和滤波阶次自动选择算法,解决了模型参数需经验设定而造成的滤波效果不确定问题。系统可以客观地检测和剔除粗差,得出较高精度的三维海底地形数据,对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