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旅游是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撑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William,s和Hobson第一次提出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信息化时代,即“虚拟旅游”时代,虚拟旅游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众多,但大多数停留在虚拟旅游概念、实现技术、特征以及优劣势等方面,关于游客体验等研究较少。本文将游客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角度上拓宽了虚拟旅游研究视角,丰富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游客行为的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以体验经济与镜像体验理论为基础设计虚拟旅游实验,以镜像体验为理论基础的虚拟旅游体验和真实旅游活动的实现途径与游客感知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研究将旅游者行为科学与时间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从游客在景区的时间和空间行为入手,通过从游客在景区拍摄的旅游照片中提取时间、空间和照片属性等信息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并结合实验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来研究虚拟体验对游客景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虚拟体验对游客景区行为的影响贯穿整个旅游活动。游客在实地旅游之前“试用”虚拟旅游产品,可以增加景区与游客之间信息的对称性,有效地帮助游客在出游前制定旅游规划,提高旅游体验质量。从游客在景区的空间集中度来看,虚拟体验影响下的游客在景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线状空间集聚特征,游客在景区的集中度较为分散,以景区观光主路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从游客在景区的移动轨迹来看,游客在选择旅游线路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虚拟体验影响下的游客在景区的时空行为模式呈现出多覆盖型,主要表现为全天覆盖型、全天国内展区覆盖型、半日国际园林和港澳园林展区覆盖型半日国内南北展区覆盖型,半日南方和西部展区覆盖型等。重庆园博园是一个以园林建筑风格来表达不同城市文化的景区,客观的环境使游客不可避免的在旅游时更多的关注景区的建筑和自然景色,而体验了虚拟旅游的游客在旅游时的注意力不仅放在了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色这些外显的景观上,以民俗和历史文化为主的内在的文化景观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最后,将本文研究的虚拟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与虚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虚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未来虚拟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