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关于高校智库建设相关政策的颁布与推进,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正处于积极探索发展的阶段。对于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研究型大学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化、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有利于研究型大学智库更好的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实现二者共赢的局面。本文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的现状,从人员配置模式、组织结构模式、成果孕育转化模式三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在人员配置模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成员单一,不够灵活。没有明确的针对研究人员的选拔机制、培养方式、雇佣体制等。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型大学智库的人员配置、人员选拔、人员培养等机制并不完善等。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智库独立性较差,开放式的协同合作创新较少。智库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智库行政关系和组织结构不够独立。我国在智库研究成果监督、评价方面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治理环境与正规体系。在成果孕育转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较少将智库建设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较少利用新兴媒体宣传智库成果。高校智库与政府机构二者之间互动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研究型大学智库没有将成果转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意识。高校、智库、政府机构三种类型组织的使命、价值、工作准则之间存在冲突。针对于研究型大学智库在人员配置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改善智库人员聘用制度和薪酬制度,建立地区咨询行业联合人才库,建立智库人才网络培训学习系统、开设智库咨询课程。针对于组织结构模式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完善内部组织层级模式和部门分支设置,建立组织内部与第三方相结合的评价评估标准与机制,建立研究型大学智库联盟,进行开放式全面协同创新,建立产业化园区。针对于成果孕育转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立“问题化导向”成果孕育机制,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扩大智库成果转化,完善智库成果采购制度和市场交易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