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自然灾害救援效率评估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是灾难救援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近年来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多元化、国际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组织间应急协作机制缺失、救援效率低下等问题。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毁灭性决定了提高灾难救援效率的必要性。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集中于对某一人道主义组织的救援效率评价,对人道主义组织参与下自然灾害救援效率评价研究则较少。因此,为构建灾难救援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灾难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建立自然灾害救援效率评价体系,开展救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已迫在眉睫。  本文以自然灾害下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现阶段人道主义组织救援领域研究成果以及事件系统理论,构建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评价体系。其次,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7年间以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为参与救援主体的86起自然灾害,161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捐赠信息,15684次捐赠次数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包含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86起自然灾害下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和群组分析。然后,从受灾国视角出发,研究受灾国对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的影响,采用Tobit回归模型从受灾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程度三个方面对救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人道主义组织参与下每起灾难的救援效率在时间、空间及不同灾害类型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受灾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对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受灾国政府越清廉、对外交流越频繁,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越高。因此,为改善当前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环境,提高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救援效率,本文提出拓展灾难救援资金渠道,促进救援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救灾资源整合,推进全球协同治理;构建自然灾害救援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灾难高效救援。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天花板”对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并分析女性进入高层管理职位的障碍。为此,本文从巴基斯坦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银行组织中选取了902个样本。本研究包
无偿献血在医疗救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供血机构作为血液的采集、供应机构,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近年来的一些负面事件,例如“血液浇兰花”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严重的影响着公众的献血热情,使多地城市一度陷入“血荒”的境地。负面事件会给相关机构带来消极作用,但负面事件的发生有时又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负面事件发生后的补救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者对负面事件及负面事件后的补救研究主要从营利企业的
一直以来,政府对包括水果、蔬菜在内的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予以极大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开辟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鼓励“农超对接”等,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013年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竞争情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之后影响企业生存的第四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同样需要利用竞争情报感知外
个性化推荐系统,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各类电子商务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线用户的不断扩充以及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并准确地提供了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传统的推荐模型过于依赖用户的偏好评分,而且还常常受到数据稀疏性问题的影响。单分类协同过滤模型更适用于电子商务真实的情况但由于其数据缺失值较多且类别极度不平衡,因此在物品推荐上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数据稀疏性问题
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初衷一方面是出于市场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应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需求。供应链金融着眼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真实的交易背景,以核心企业的资信实力为保障,结合自偿性的贸易结构设计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控制,从而将对单个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体的可控风险,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实践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例如银企之间存在
“人”是企业的根本,也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任何组织或企业要生存、发展都必须仰赖“人”才得以运作。21世纪是全球化、速度化与知识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在这种全球竞争态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