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20世纪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6℃。我国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平均地表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一百年升温幅度约为0.5-0.8℃。近50年来,云南气候与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变暖形式下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高纬度北移的趋势。随着云南气候的不断变化,天气气候异常事件也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近百年来云南呈现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在这样的气候变迁模式下,特殊的地理地形使云南气候与生态环境的演变存在特殊性,也使云南的濒危物种受到更加强烈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本文选择了滇金丝猴的栖息区域白马雪山作为研究区域,在模拟2004-2050年的气候变化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与资料搜集确定了居民点、道路以及农用地等三个威胁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大影响距离、相对重要性以及7种天然土地覆被类型的生境敏感性,结合对年均温、年降水量、相关地形因子以及2050年白马雪山的人口规模、三种情景下的农用地分布预测结果,运用基于ArcGIS的INVEST模块估算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白马雪山2004年和2050年三种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并以生境退化度为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三种预测情景下生境质量的估算对比分析表明,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生境质量与居民点、道路和农用地密切相关。目前在居民点和路网密集、农用地所在区域,生境退化度普遍较高。(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46年时间段内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变化程度不大,但变化趋势已经在局部区域呈现,三种情景下最大生境退化度上升幅度约为31.8%。尽管如此,由于一些区域农用地适宜性较低,其生境质量还出现了好转。(3)不同情景之间的对比显示退耕还林对生境退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情景三中严重生境退化区域明显缩小;同时情景一与情景二之间的对比显示,退耕还林对生境质量的好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三种预测情景中,情景一最适宜滇金丝猴种群发展,情景三基本能达到改善栖息地生境质量、充分保证栖息地生态安全条件目标。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INVEST定量估算,气候变化背景下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质量被量化,结果显示未出现大幅变化;但人为干扰已经明显地加速了生境退化速度,降低了生境质量。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保护,应在保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在一些农用地适宜性指数较低的区域,立即推广退耕还林,对砍伐、狩猎等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本研究将为寻找白马雪山未来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多标准动态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将有效地促进生态系统生境质量保护工作;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