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地区公路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陕西省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将达5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经济的腾飞,但另一方面,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黄土干旱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内的植被。 如果建设过程中不能及时恢复植被,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可能对于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危害。加之黄土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植物生长困难,公路生态恢复难度很大。因此,在黄土地区开展公路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不仅是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陕西省黄土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土质疏松,易被侵蚀,自然植被比较稀疏,公路生态恢复条件较差,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 本文从陕西省的自然条件入手,在分析了该地区公路生态恢复植物选择的原则的基础上,筛选出了60多种公路生态恢复植物。以禹阎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开展了边坡客土喷播技术试验研究,指出客土喷播和普通喷播技术适合高陡边坡应用,三维网绿化技术适合低矮边坡应用;客土喷播和三维网绿化,生态恢复效果好、护坡效果强,应优先选用;普通喷播成本低,可选择使用。边坡一旦建立植被,只要植物种类配比恰当,植物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生态恢复区域和生态恢复目的的不同,对公路生态恢复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陕西黄土地区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条件分析研究; (2)陕西黄土地区公路生态恢复植物种类选择研究; (3)陕西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4)陕西黄土地区公路生态恢复要求及植被配置模式研究; (5)陕西禹阎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工程。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对铜黄路、机场路、绕城路、西宝路等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及公路生态恢复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路域典型生态恢复范围如立交区、边坡、中央分隔带等的植被生长资料,对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条件、植物种类、植被配置模式等加以分析总结。然后,对禹阎路进行详细调查,开展公路生态恢复试验方案设计。 最后,依托禹阎公路工程建设开展生态恢复技术试验,定期对生态恢复效果等进行观测。在试验的基础上,实施禹阎路生态恢复工程施工,进一步对植物种类、生态恢复技术、配置模式等进行归纳总结。
其他文献
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简称(TDCS)是从现代运输管理的角度构建的全新现代化调度指挥系统。随着铁路信息化步伐不断的加快,智能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广泛应用,铁路运输对铁路调
在地势不平坦地区或软土地区修筑公路时常建造桥梁以跨越沟、谷或软基路段的阻隔,这就形成了桥台后回填材料变形及稳定问题。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发展至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桥头
综合运输体系就足指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统筹配置运输资源,且各种运输方式有机集成,能发挥组合效能和整体优势,依托于运输枢纽、运输通道、运输网络和信息系统,而形成
步行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基础方式,始终是任何一次完整出行的源头和终结,在城市居民主要日常出行中的重要地位却未发生改变。我国行人过街闯红灯现象严重,行人的违法过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