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现代与传统等问题相互交织,冲击人们心理,考验着人们的承受能力。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情感贫乏、信念缺失、唯利是图,社会失范现象频发。如震惊人心的“小悦悦事件”、“公务员殴打父母事件”,以及引起社会热议的“要不要扶倒地老人”话题,这些都表明当今社会道德问题凸显,社会成员人格危机显现,培育现代社会健康人格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西方学界往往将人格培育归于“临床心理”范畴,并试图以医疗手段矫治各种病态人格,然效果并不乐观。事实上,重视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而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先秦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人格培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倡导天下士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将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相联系,体现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儒家倡导的重义轻利、仁爱忠恕亦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借鉴。先秦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体现着对人道、人权和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追求,与现代社会提倡人生价值的实现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人格特征不谋而合,两者具有很大的契合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深入探析,挖掘儒家人格培养的思路与方法,用于指导现实社会中个体的人格塑造,为培育和谐社会的人格基础提供教育借鉴,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路径,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是分析研究背景;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二部分是对于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解析和评价,主要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人格基本概念的界定;(2)分析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内容,其中具体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其理想人格设定、特质和发展演变、达成理想人格的途径和方法;(3)评价先秦儒家人格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第三部分是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格培育的价值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予以现代社会人格培育的视域借鉴:发展主体性教育以及强调个体差异化教育;(2)是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丰富了现代社会人格培育内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义轻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仁爱忠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快乐,保持健康的心理品质;自强不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部分是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对现代社会人格培育的路径分析:学习理论和躬身实践相结合;自省和他律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教育者人格示范作用。最后,阐明现代社会人格培育中,对包括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在内的传统思想应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