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新一轮的医改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拉开了大幕,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新医改中的重头戏被大家广泛的关注。分级诊疗工作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的展开,但陕西从2015年才开始试点运行,试运行2年来进展如何、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文献分析、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开展分级诊疗的基础、开展的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人员不足、任职资格不足、职称较低等现象,导致开展分级诊疗的基础薄弱;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各地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分级诊疗模式,但均属于纵向集团化、松散型的模式,基层首诊率、双向转诊率较前虽有提升,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诊疗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太低、公共卫生工作太多、基层医疗机构现有条件差都是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原因,而目前的绩效机制又使得省市大医院不断通过增收患者来获取经济效益,这些原因使得医疗机构倒三角的结构短期难以改变;从患者角度看,传统的诊疗观念以及对健康知识的匮乏使得患者在就诊时难以对医疗机构做出恰当的选择;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全科医生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基层医师培训制度尚未落实、医保政策的不完善、城市二级医院发展滞后等方面均是阻碍当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本文试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调整医疗机构规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优化集团化管理方式、完善医保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试图推动陕西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