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的比较研究—南京与香港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现代城市物质环境为基础,以南京和香港两座城市的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运用相关的基础理论结合城市设计原理,通过详实的实地调研,试图提出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完善的分析和评价,对国内城市开放空间的完善和更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献回顾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最初的理论观点和设计方法由书籍资料获得,然后通过对实例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和验证,最终试图重新归纳出一个有效的原则和评价,对新时期中国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实践带来观察理念和方法层面的创新.文章主要脉络和结构框架参见页码Ⅲ.第一章绪论是整篇论文提出研究问题的部分.直接切入研究课题,阐明课题研究背景和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讨论,指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城市开放空间的基础理论研究.首先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阐释空间关系概括性的规律和原则,接着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进行严谨深入的剖析,最后对课题研究的范围进行界定.第三章选择自然、文化、经济作为三个主要切入点,对南京和香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座城市的开放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三方面关系的差异.第四章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广场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三个方面对南京和香港城市开放空间进行广泛性的比较研究.第五章则对南京和香港的商业区开放空间、滨水区开放空间、历史街区开放空间进行比较深入的案例比较研究.第四章与第五章是论文的重点.第六章是对中国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的构想,试图从宏观角度提出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更新完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的城市住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居民的居住水平告别了"短缺,"而初步实现"小康".然而住房体制市场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商品房结构性积压、房
本论文写作的主要思想是尝试用现代结构工程的理论,尤其是其中力学的角度来理解传统建筑,文章写作的目的是探索性的,而关于这方面的著作较少,因而本文的写作不求全面,而是按照寻找
龙骨和薄板组成的各类墙体(简称轻板隔墙),在建筑中有广泛应用。由于影响轻板隔墙隔声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传统理论在解决轻板隔墙隔声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工程
学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城市导视系统作为城市信息和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牌竞争力、对外展示城市内涵的方式方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各城市本身具
本文以类设计模式为指导,以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空间这一要素为例,对其文化特性和空间特性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物质与文化角度探究其历史根源。通过调研与资料的搜集查阅,挖掘住
居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存在方式。论文从居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分析入手,针对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居的体系中的主要矛盾这一事实,把此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不仅分析
学位
论文以实地调研为主要研究基础,以文献检索为辅助手段,在熟悉汽车商贸建筑经营管理和汽车营销模式的前提下,对国内外的汽车商贸建筑实例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纳总结,对汽车商贸建
该文在"城市更新"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基于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保护"途径和"城市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再开发"方式这两个出发点,分析探讨了"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
该文结合计算机能耗模拟软件DOE-2,进行了以下基于建筑节能的分析研究:一、对奥运村住宅小区规划从组团布局方式、组团朝向变化、组团形体分析等方面出发,提出改进措施及新方
山地城市道路是山地城市的公共展廊,它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而必要的园林化街景设计是提高城市形象的手段。然而,当前以几何设计和唯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对山地城市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