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刘亮程散文的意象世界概观、意象的文化内涵的诗性、意象营造的审美诗性三个方面来探讨刘亮程散文意象的诗性建构。刘亮程散文中的意象可以从情感和心境角度以及人的感觉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类。而刘亮程散文偏爱表现各种意象的缘由在于边地乡村的成长经历和先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刘亮程散文意象的文化内涵的诗性特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驴”、“牛”、“狗”三个典型的乡村动物意象表达了他乡土情结中的动物崇拜意识。其中驴隐喻着刘亮程作为一个西部散文家所特有的西部中心意识,牛则是他奏响农耕文明赞歌的号角,狗的命运遭际中寄托了寻找精神家园、抵抗人心荒芜的夙愿。而其中他将散文的诗性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他借助于各种自然意象表达他独特的生命哲思,“路”意象的流动性与“树”意象的守恒性对应了人生稳定性与冒险性的人性两极,动态的“风”意象则隐喻着生之孤独、焦虑和死亡,而静态的生活意象“墙”则以温情的“家”的回忆消解了生命中一些难以突围的困境。而其中他将散文的诗性话语与智性言说方式相结合。刘亮程散文意象的组合方式使得其散文的审美诗性得以挖掘。依场景发展来粘合意象能将单纯意象与繁富意象,细小意象与雄伟意象达到一种和谐相生的审美效果。依意识流动组合意象,起到一种静止与运动、时间与空间交错共存的和谐之美。碎片式的意象组合则在多种感官参与、灵感与日常体验的碰撞中营造出独特的审美特性。最后,刘亮程散文一个个富于生命个体的散文意象构建起了刘亮程的精神原野——黄沙梁,黄沙梁不仅是作家向往的诗性生存之地更是他所向往的“理想人性”之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