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毒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降低霍乱、伤寒等疾病的发生。但消毒剂的使用产生了新的问题,消毒剂能和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或无机物作用生成新的有害物质——消毒副产物(DBPs)。流行病研究表明一些DBPs具有三致效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些DBPs甚至影响生育,危及下一代,所以检测水中DBPs的含量至关重要。由于DBPs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分析检测,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总量指标——总有机卤(TOX)指示DBPs的含量。传统的TOX分析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等诸多缺陷。本课题组提出一种新的TOX分析方法(电渗析分离、紫外光解转化和离子色谱检测),本研究重点研究紫外转化部分,探索了真空紫外(VUV)回收卤素离子方法对几种相对难光解DBPs的卤素回收效果,并将VUV回收卤方法应用于真实水样(自来水和湖水)中。另外,针对有机碘在VUV光解过程中碘离子转化的问题,本课题对有机碘中碘离子的回收方法进行优化,探索了VUV光解脱卤有机碘过程中碘离子的一步回收方法。主要结论如下:VUV回收卤方法可有效对三氯甲烷、三溴甲烷、一氯乙酸、三氯乙酸进行降解并回收卤素离子,氯离子和溴离子的回收率达95%。氯离子和溴离子在VUV和UV辐照过程中均不会发生转化,保证了VUV回收卤方法一步回收卤素离子的有效性。VUV光解DBPs过程中温度的升高不会导致四种DBPs的脱卤。VUV回收卤方法在自来水中亦可有效地将有机卤中的卤元素转化为负一价卤素离子进行一步回收,有机卤浓度较高时的加标回收率偏低,其回收率仍达90%。VUV脱卤技术应用于湖水中时,其降解脱卤效果波动较大,卤素离子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0%。该技术在自来水中的效果较稳定,且优于湖水。随着碘离子溶液p H值的增加,碘离子在VUV辐照过程中的保留率不断升高,p H>12.4条件下的碘离子保留率接近90%。确定了一步回收碘离子的实验条件(p H>12.4),并在该条件下,VUV脱卤技术光解有机碘后实现了对碘离子的一步回收,碘离子回收率可达90%~95%。一步回收碘离子的同时,对氯代和溴代DBPs中离子的回收影响不大,一步回收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