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主义倡导人类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和谐共处,重建人类美好家园,塑造人类诗性灵魂.生态主义与文艺学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文艺学研究人类同自身生态系统(自然、社会、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主义倡导人类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和谐共处,重建人类美好家园,塑造人类诗性灵魂.生态主义与文艺学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文艺学研究人类同自身生态系统(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宗旨在于人类同世界谋求和谐与发展,完善人类的生存境界,引导人类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全球化背景下生态文艺学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生态文艺学的思维价值取向和人学价值取向,这两方面的价值取向能给我们带来全新而深刻的启示.生态文艺学的思维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生态思维,生态思维包括"生"、"和"、"合"、"进"的生态观念和网络性关联、多样性开放、互补性共生、综合重构的超越、"类存在"和"类关怀"五种相关的生态思路.生态思维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重视文学发展的外部生态规律;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只有坚持"多元共存"的基本原则才能健康发展,马列文论只有积极吸收其他研究成果才能向前发展.生态文艺学的人学价值取向体现在把人本生态观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目的论,倡导生态主义是解决当前全球化文化危机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促使文学关注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平衡,主张文艺作品应以各种方式表现生态人格的生成趋向.生态文艺学的人学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重视和促进人性的优化生成;引导和营建生态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生态主义昭示我们,为了人类"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们要回归人类精神原点,积极创造生态文化.生态文艺学对于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应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广西尽管开发较晚,但其文人创作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明清以来,广西更是文人辈出,作品颇丰。全州地处广西东北,其人文盛况在广西首屈一指,且其表现多以家族群体形式出现
余华是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形式感极强的实验小说,如《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此文献给
成为"他者"或"自者",是中国传统音乐自身定位的两难.作为记载这一徘徊轨迹的古代乐论,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记载着这一徘徊中的思想和文化因素.可以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某些
青铜材料的发现与使用极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大多经由"青铜时代"走向更高的文明.在中国,青铜器物自夏代起就被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它们成为代表统
宋代的人们酷爱梅花,赏梅艺梅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歌咏梅花的诗作大量涌现,这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梅花之美,不仅体现于自身具有的自然特征,而且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及人们
固有文字-训民正音创制之前,古代韩国使用中国文字-汉字.汉字在韩国语言交际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文字字形虽然不同,但音与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今,经过历史变迁
师陀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位创作风格独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选择了"小城"作为观照世界的视角,通过时间境域场中的"曾在"和"当前"的对照,向敞开的是"小城人"种种悲
该文在写作中首先对当前西方和国内的"语境"理论研究进行了历时性述评,系统地介绍中国当代写作学"写作文化"概念的创生与发展,并说明它与中国当代写作学科中其他理论的关联与
池莉和廖辉英分别是大陆和台湾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的作品都广受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她们都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并且通过她们的小说将女性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她们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