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之一,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工具。人们运用语言手段进行交流时,还会调动姿势、表情、手势、服饰、空间等手段来传播信息,然而这些非语言行为和手段却常被人们所忽略。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并且不少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课程,但是对外汉语教学较多地停留在语言交际这一层面,忽视了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缺乏将非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出发,着重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探讨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如何适当运用非语言交际来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理论概述,系统论述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区别、非语言交际的作用、种类,并且说明非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以及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第三章着重论述了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的表现,分别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礼俗规范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把中英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的原因归结到价值观念、高低语境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第四章是非语言交际的教学研究,探索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及非语言交际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第五章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