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索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通过其对针灸处方的整理和系统统计分析,总结针灸对失眠的证治方法,挖掘内在的选经、配穴、分型规律,为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重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利用http://www. scholar.google.cn进行补充检索。凡是国内发表的、研究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临床观察、临床疗效、临床效果、临床研究、临床评价、临床评估、临床经验、病案报道等均系研究对象。根据预设的纳入标准对合格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选经、配穴、特定穴应用、辨证配穴、针灸治疗技术应用等规律。结果:1.主穴选用结果:①基本情况。共使用腧穴130个(含经穴、经外奇穴、耳穴、头穴线、经验穴),总运用1426次;其中经穴100个,应用1017次。使用频次1~5次的腧穴87个;6~10次的13个10次以上的30个。②频次分析。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腧穴分别是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内关、安眠、印堂、神庭、照海、足三里。③腧穴-部位关联分析。按选用次数降序排列依次是头部、下肢部、上肢、腹部、背部、胸部、面部、颈部。④腧穴配伍分析。支持度最高的是神门(?)三阴交,依次还有神门(?)百会、神门(?)四神聪、神门(?)内关、百会(?)三阴交等。2.经络选用结果: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涉及全部十四条经脉,使用100次以上的依次是督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3.特定穴应用结果:应用的特定穴共45个,占全部经穴的45%。特定穴运用频次554次,占经穴应用的54.47%。类别上,五输穴应用最多,其余依次为原穴、八脉交会穴、络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郄穴。腧穴上应用超过20次的依次有心经输穴、原穴神门,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心包经络穴内关,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照海,胃经合穴、胃下合穴足三里,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申脉,肾经输穴、原穴太溪,肝经输穴、原穴太冲,小肠募穴关元。4.辨证及辨证配穴结果:①辨证情况。采取辨证或随症加减配穴治疗失眠的有134篇文献,共出现辨证类型30个,使用489次。出现10次以上的证型有心脾两虚、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心肾不交、胃腑不和、脾胃不和、肝郁气滞。②辨证配穴。上述证型支持度大于30%的单穴和支持度前两位的配伍依次是脾俞、心俞、足三里及脾俞(?)心俞、脾俞(?)足三里;太冲、行间、风池及行间(?)风池;太溪、太冲及太溪(?)太冲、太冲(?)大陵;胆俞、心俞及胆俞(?)心俞、心俞(?)丘墟;丰隆、中脘、内庭及丰隆(?)中脘、中脘(?)内庭;太溪、肾俞、心俞及肾俞(?)心俞、太溪(?)心俞;中脘、丰隆、足三里、隐白及中脘(?)丰隆、丰隆(?)隐白;足三里、胃俞及足三里(?)胃俞、胃俞(?)脾俞;太冲及太冲(?)肝俞、阳陵泉(?)期门。5.针灸治疗技术应用结果:毫针刺法支持率高达86.27%,电针和耳穴疗法的应用支持率也超过10%,其他针灸治疗技术的支持率均较低。单独使用毫针刺法的支持率为54.90%,置信度为63.63%。其他多治疗技术联合应用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均偏低,未发现显著规律。结论:毫针刺法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治疗技术;宁心安神、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治则;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并重,本经配穴和上下配穴并举;高度重视特定穴的运用;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特定穴应用以输穴、原穴、八脉交会穴和背俞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