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颈椎病预防动作识别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方式的改变,众多的工作需要工作者保持长时间的头颈部固定姿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人的身心正承受着颈椎病所带来的困扰。研究表明,颈部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显著效果,因此头颈部运动监测和头颈部有效动作识别对预防颈椎病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并完成了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颈椎病预防动作识别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设计实现了颈椎病预防动作识别硬件系统,本系统硬件部分包含信号采集模块即加速度传感器模块、信号控制与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共4个工作模块。整个方案小型便捷,能够将传感器便携地放置于使用者的头部,提取头部与颈部的加速度数据,结合不同颈部运动对动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次,考察预防颈椎病的颈部运动方式,确定本研究采用的颈椎病预防动作:低头、后仰、左转头、右转头、左侧屈、右侧屈、左回环、右回环等8个动作,并按照上述8个颈部动作采集一万多组独立和连续数据构建数据集。再次,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类识别,包括滤波去噪、去除重力加速度和动作的分割以及拼接等预处理。后续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和学习,分别用基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颈椎病预防动作进行分类识别,最终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9.66%、91.43%和97.51%。最后,在本文颈椎病预防动作识别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实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的颈椎病预防动作识别系统。该系统与硬件系统通过蓝牙模块连接,实时接收头颈部连续运动数据,并进行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运动分类识别,统计整理一段时间内有效颈椎病预防动作数量,以评价颈椎运动情况,在运动量少于阈值的情况下提醒使用者调整运动方案以防止颈椎病的产生。
  总体而言,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软件算法效率、精度较高,可连续、准确地进行头颈部运动监测,同时可将有效颈椎病预防动作数量实时显示在智能手机上对使用者进行提示和指导,可适用于颈椎病早期预防的日常自我检测,防止长时间办公导致颈椎酸痛以致颈椎病的发生,利于向家庭和社区推广。
其他文献
重建算法是显微CT成像的关键和核心。传统解析重建算法效率高,但噪声抑制能力差;迭代重建算法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作用,但计算量大,收敛慢,时间成本高。因而在实际显微CT成像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两种算法的优点,完成高效、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了解决显微CT成像问题的新视角,但目前常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大都局限于建立投影域或重建域网络进行图像处理,割裂了二者的有机联系。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网络作为替
微生物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峻,尤其是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感染及生物膜中细菌对药物更强的耐受性已成为当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纳米医药技术的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在微生物诊断和防治领域取得了很多应用。本文围绕细菌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出两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基于碳点和聚多巴胺的杀菌剂。论文优化了这两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深入研究了抗菌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探索了它们在抗菌和抗生物膜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应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高,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渐攀升。骨密度值的测量对骨质疏松的前期防治、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和其他骨密度测量方法相比,双能X线骨密度仪具有扫描速度快、测量部位全面、准确度高以及辐射剂量较低的优点,因此使用范围广泛,被称为是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测量算法仍然存在测量结果不稳定、拟合公式过于复杂等缺点,市场上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产品也大多来自国外厂商,
多效的转录因子NF-κB在多种细胞内存在,能够特异性结合其顺式调控元件,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在炎症和癌症中,NF-κB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对促进炎症相关性癌症至关重要。如今,NF-κB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靶向调控 NF-κB 活性且安全高效的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对炎症治疗乃至癌症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论文基于一种 NF-κB 活性自控型分子 DMP-miR533,结
学位
心电信号(ECG)和心音信号(PCG)的分析研究对评估心脏的储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种引起心脏机械活动能力的问题均可通过ECG和PCG表现,且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可导致ECG和PCG信号发生变异。因此对ECG和PCG的诊断可以有效检测心血管疾病。为了提高自动化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利用深度模型对心衰进行诊断识别、对异常ECG和PCG进行分类识别。  对心衰进行诊断识别。原始数据有两种
学位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列全球第 5 位,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 3 位,且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预后较差,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攻克该种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外泌体是各类细胞分泌的多样性囊泡样小体,几乎在所有类型的人体体液,包括外周血,唾液,尿液等中均可有效检测。外泌体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能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疾病密切相
学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会严重损伤患者的社会与认知功能,因此了解其脑机制极为必要。相比于传统的基于问卷和行为观察的研究手段,基于现代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技术有望为ASD的脑机制研究和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指标。但是,前人的ASD脑机制研究至少具有如下几点局限性:(1)使用的指标重测信度可能较低;(2)没有综合考虑空域与时域信息;(3)现有方法提供的可能是有
近年来受天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启发,仿生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特别是基于细胞膜构建的药物递送系统因可主动靶向对应疾病,并能与复杂的体内微环境特异性和选择性相互作用,而被广泛研究。血小板(Platelet,简称PLT)是人体血液重要有形成分之一,在血管破损早期识别,血管壁完整性维持和血栓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血管损伤与血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靶点。基于血小板膜构建的各种纳米递送系
学位
在贵金属中,作为铂族元素的钯,以其高效、稳定、可重复使用和寿命长等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随着诸多纳米钯材料在催化能力上的大幅度提高,其在抗癌抗菌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在被逐步发掘。尤其是近年出现的二维片状纳米钯材料——钯纳米片(钯片),这种厚度可调的片状纳米材料可以以原子级的超薄结构发挥独特性能。最为瞩目的是该材料在近红外处的高吸收使其在肿瘤的近红外光热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同时
汗液作为一种人体代谢的产物,其对于体温的调节不可或缺。此外,汗液也富含生化物质,比如无机离子、pH、葡萄糖、乳酸、蛋白质等。对汗液中的这些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有助于人体代谢分析、运动健康管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传统的汗液分析往往依靠大型的生化分析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不利于对汗液进行及时原位的分析。此外,现有的微型化的可穿戴汗液分析装置缺乏有效的汗液操控单元,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汗液在皮肤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