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点和聚多巴胺的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峻,尤其是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感染及生物膜中细菌对药物更强的耐受性已成为当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纳米医药技术的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在微生物诊断和防治领域取得了很多应用。本文围绕细菌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出两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基于碳点和聚多巴胺的杀菌剂。论文优化了这两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深入研究了抗菌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探索了它们在抗菌和抗生物膜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抗菌机理。
  基于碳点的杀菌剂:该材料是一种通过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和甘油一步溶剂热的方法合成的季铵盐化的碳点,粒径为3.3 ± 0.4 nm,表面带有很强的正电荷(电位:+33.1 ± 2.5 mV)。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膜组分不同,该碳点在浓度为5μg mL–1时,能够选择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展现超强的杀菌效果(>99%),并对其进行鉴别筛选;在浓度为1000或50μg mL–1时,能够选择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实现>95%的清除或者抑制效果。有趣的是,具有超小粒径的季铵盐化碳点在浓度为50μg mL–1时,能够渗透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所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内部,并对其进行多色成像。此外,我们证明了该碳点杀菌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本部分还从碳点和细菌的作用关系(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方面探讨了该季铵盐化碳点的选择性抗菌和抗生物膜的机制。
  基于聚多巴胺的纳米杂合体杀菌剂:该材料是通过在粘菌素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球的表面均匀点缀银纳米点合成的一种纳米杂合体(粒径:267.8 ± 19.3 nm)。该材料以仿贻贝的聚多巴胺纳米球作为载体,可以增强材料与细菌之间的作用。此外,聚多巴胺纳米球还具有光热效果,其在近红外光照下产生的局部光热不仅可以损害细菌,还可以促进材料表面药物(粘菌素/银)的可控释放。在装载粘菌素的聚多巴胺纳米球表面利用多巴胺的还原性合成银纳米点,不但可以促进传统抗生素和广谱杀菌剂贵金属银的结合,而且使得到的杂合纳米材料具有协同抗菌疗效。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光热转换能力(光热转换效率:~49.4%),可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实现>6 logs的灭活效果(银/粘菌素的浓度:5/3.4μg mL–1),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率高达>95%(银/粘菌素的浓度:30/20.4μg mL–1)。本部分还从细菌细胞壁/膜破坏和活性氧引起DNA分子断裂等角度探讨了该纳米杂合体在抗菌和抗生物膜方面的联合作用机制。
  总之,本论文针对细菌和细菌生物膜制备出了两种新型纳米材料——基于碳点和聚多巴胺的高效杀菌剂,并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抗菌和抗生物膜效果及其杀菌机制。我们希望本论文工作可以激发研究人员围绕细菌及其生物膜相关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开发出更多的新型抗菌剂,并促进这些新型纳米抗菌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等领域,以缓解抗生素等传统抗菌剂在治疗微生物感染方面的医疗窘境。
其他文献
旱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果园管理措施,它对于水分的利用和果树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关于旱作覆盖技术的相关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均集中于苹果园,关于梨园进行覆盖处理的研究比较少见。为研究旱作覆盖集雨条件下梨树生长特性对土壤水热的响应,本文采用田间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覆盖处理下(T1:全年地布覆盖、T2:4-9月份地布覆盖、T3:10-翌年3月份地布覆盖、T4:全年秸
学位
材料的剪切加工是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简便、发展历程最久的材料加工方法之一。提升剪切过程的效率、降低剪切阻力、优化剪切零件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狗獾牙齿曲线为仿生对象,利用门齿的优异剪切特性和犬齿的优异刺入特性,分别将仿生特征曲线用于实体金属材料与散体物料的剪切工具设计。同时利用激光纹理化加工和化学处理方法对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得到具有抗腐蚀、抗磨损、抗光反射的多功能表面。通过结构仿生方
学位
植保无人机因具有效率高、防治效果好以及地势适应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无人机广泛的应用,无人机在农田环境中飞行的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其中农田环境为不可控因素,如自然因素中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非自然因素中的电线杆、信号塔、水塔等圆柱形障碍物和高压电塔、房屋等规则障碍物。植保无人机作业时受非自然因素对无人机飞行路径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避障喷雾技术及试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微流控芯片又称为芯片实验室,其把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分离、反应、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小的芯片上。近年来随着软光刻加工工艺的成熟,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流控芯片得到了快速发展。液滴是微流控芯片上操控样本的基本体积单元,液滴中的反应可用于许多应用,包括颗粒的形成,化学合成,动力学研究以及生物分子合成等。液滴融合
学位
当前教育信息化趋势显著,各类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师生课堂行为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具有较高的分析价值。既往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过于关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单一行为,缺少对于课堂行为的多模态研究;此外,既往研究大多以研究学生课堂行为为主,对教师行为的分析较少,对整个课堂师生互动过程的研究数量更少;最后,单一行为研究较多集中在准确性评估等纯技术领域,无法对真实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实际的影
学位
情感计算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热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情感计算中用到的信号一般分为非生理信号(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等)和生理信号(如脑电信号、心电信号、肌电、心率等)。生理信号具有真实无法伪装的特性,其中脑电信号在研究中比较常用。因为脑电信号可以直接获取大脑皮层的电信号,对于人脑的情感状态反应更直接。本文针对脑电情感识别任务,利用图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建模,关注于脑电信号信息的有效利用
学位
生物检测是疾病诊断、药物分析以及生命科学相关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在临床诊疗、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定性或定量的生物靶标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样本情况,有助于及时进行疾病诊疗和质量监控。目前,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针对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特定生物标志物进行快速、灵敏的生物检测,是诊断的一个关键步骤。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样本预处理复杂以及
学位
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包含了丰富磁化率信息的相位信号中重建出组织磁化率分布图像,并能定量的分析体内铁含量、钙化,血氧饱和度等相关信息,可以为许多疾病提供诊断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化率分布图像的重建过程包括场图拟合,相位解卷绕,背景场去除以及偶极核反演这四步。由于偶极核在K空间中与
学位
当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患病率持续快速增长,在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疾病中占比超过40%,而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比,是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关研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冠状动脉数字图像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
学位
重建算法是显微CT成像的关键和核心。传统解析重建算法效率高,但噪声抑制能力差;迭代重建算法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作用,但计算量大,收敛慢,时间成本高。因而在实际显微CT成像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两种算法的优点,完成高效、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了解决显微CT成像问题的新视角,但目前常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大都局限于建立投影域或重建域网络进行图像处理,割裂了二者的有机联系。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网络作为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