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花费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确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及其他重症疾病患者,GLP-1可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抑制小肠运动,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有无作用及作用方式从未被评价。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者空腹外周血血清GLP-1水平,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临床亚型及消化不良不同症状积分对GLP-1水平的影响,探讨GLP-1是否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希望进一步完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为药物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登记其基本信息,询问病史并行相关辅助检查,选择符合RomeIII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5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EPS组27例,PDS组23例;按照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度自评量表积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轻度9例,中度19例,重度22例。选取符合条件的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血清GLP-1表达水平:抽取所有FD患者及健康者晨起空腹时血液2ml,高速离心后将分离的血清装入EP管中,-80℃冰箱内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ELISA)测血清游离GLP-1浓度。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正态分析,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或四分位数间距(M25-75%)表示;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Spearman(非正态分布)检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F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FD患者两种亚型及不同症状积分组空腹血清GLP-1的水平高低。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D患者组与健康者组GLP-1水平变化及比较FD患者组与健康者组空腹血清GLP-1平均水平分别为87.04±40.17pg/ml、153.55±21.76pg/ml。FD患者组与健康者组空腹血清GL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2.EPS组与PDS组空腹血清GLP-1水平变化及比较EPS组与PDS组空腹血清GLP-1平均水平分别为89.78±42.65pg/ml、83.67±37.87pg/ml。EPS组与PDS组空腹血清GL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787,>0.05)。3.FD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轻、中、重度组空腹血清GLP-1水平变化及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空腹血清GLP-1水平分别为83.31±32.67pg/ml、86.59±32.67pg/ml、87.54±39.78pg/ml。轻度组与重度组血清GLP-1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94,>0.05),轻度组与中度组血清GLP-1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36,>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GLP-1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34,>0.05)。结论:1.FD患者空腹血清GLP-1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P-1可能参与FD的发病。2.FD两种临床亚型患者的空腹血清GL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患者空腹血清GLP-1的水平可能与FD不同临床亚型无关。3.FD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轻、中、重度组患者空腹血清GL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患者空腹血清GLP-1的水平可能与患者自觉症状严重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