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的复调特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1987年她的长篇小说《宠儿》问世,并获得1988年的普利策文学奖,被誉为莫里森的代表作。1993年成为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这部神奇而辉煌的巨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不读《宠儿》,就无法理解美国文学。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各人物从不同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本论文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讨了《宠儿》的对话性、多元性和未完成性的复调特征。   托尼·莫里森把她所处时代的客观矛盾看作共存力量,融合了各种不同的矛盾思想,使他们互相对话,创作出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作品。本论文重点从“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方面分析了《宠儿》的对话性。大型对话是意识形态层次形成的对话关系。通过主人公独立于作者且与作者平等的自我意识来实现。不同的自我意识相互碰撞形成不同层次的大型对话。微型对话是形式上体现出来的双声语和内容上体现出的微型对话,也即主人公内心的思想矛盾构成的内心独白。各个独立的自我意识之间相互对话造就了《宠儿》主题的多元性。这部小说涉及了众多主题,如奴隶制及其影响、身份的认定、自由、母爱、道德、种族主义、过去等等。本文主要谈论文本关于奴隶制及其影响,还有母爱等问题。在小说中,读者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些叙述者从各自的立场以不同的观点、经历来讲述一个故事。各个叙述者是各自独立且具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主人公,因而造成了小说意义上的多元。主题的多元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这样构成了《宠儿》的未完成性。   本论文通过不同的叙述者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女黑奴塞丝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他没有权威性的发言。小说中的叙述者对故事中的许多疑点和漏洞进行了不同的猜测和虚拟,文本的未完成性构成了意义的未完成性,使小说具有了开放的特征。因此,读者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会产生一个新的解读。情节和意义上的未完成性,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魅力,使读者从中读出无数新意。《宠儿》的这几个复调特征,相互作用且贯穿于这个文本。不同的叙述者之间的对话使其变得不规则和不确定,使作品没有结构上的统一和意义上的一致,形成了所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宠儿》没有统一的结论、统一的形象,却具有永恒的魅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学位
在棉花大田水分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自主设计的不同土层取样方法,同步获取了棉花冠层高光谱数据和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数据以及棉花冠层水分含量数据,分析了棉花冠层含水量
低品位的金矿氰渣经过氯化挥发系统产生高温烟气冷凝后形成高金的酸性金泥,加入保护碱调节pH之后,一般直接进入氰化浸出回收金,氰化法回收金泥中的金存在着回收率偏低、药剂
基于802.11b协议,该文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探讨适合Ad hoc网络的定位方案.用TOA法获得定位中需要的时间测量值,从而得到各信标台的距离差;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分解、综合,用TD
[目的]了解广西东方次睾吸虫疫源地情况。[方法]检查广西南宁市、宜州市、靖西县和横县4地的淡水鱼和家鸭,在宾阳县剖检猫、狗的肝胆,了解感染情况。[结果]家鸭、家猫和狗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国家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当前翻译教学实践中的小规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远远不能满足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7.21-1961.7.2),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39年至1960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用“普通的古巴人”自称。在这段时间里海明威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代
本文从对“在场”的批判和对“他者”的关注的视角入手,对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J.卡勒的重要著作《论解构》中所蕴含的解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卡勒的这本书是在德里达的解构思
随着我国科技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人疾病谱已明显发生改变,出生缺陷和遗传病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其危害愈加明显。根据国外资料,这些疾病所占的比例约为5%,数目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