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Bi<,4>Ti<,4>O<,15>及Sr<,2>Bi<,4>Ti<,5>O<,18>A位掺杂改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镧系元素镨掺杂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SrBi4Ti4Ol5(SBTi)和Sr2Bi4TisO18(SBT)的性能。研究A位掺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铁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掺杂对材料的剩余极化的可能影响机制。 本论文首先报道了用sol-gel技术在Si/SiO2/Ti/Pt基片上制备了性能优良的Pr掺杂SrBi4Ti4O15(SBTi)铁电薄膜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环境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了所沉积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没有第二相的存在。适量的Pr掺杂可以提高SBTi薄膜的铁电性能,随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剩余极化2Pr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掺杂量为0.2时,样品的剩余极化最大(2Pr)达到46.0μC/c㎡,比不掺杂的薄膜样品增加了近一倍。掺杂导致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是掺杂导致材料中氧空位浓度逐渐降低所产生的积极因素和掺杂导致的晶格畸变程度逐渐减小以及掺杂离子进入(Bi2O2)2+层所带来的消极因素相互妥协的结果。样品的疲劳测试显示4.4×1010次翻转后,极化几乎没有变化,显示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本文还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Pr,Sm掺杂量的SBTi铁电陶瓷样品。用X射线衍射发现掺杂基本未改变材料原来的晶体结构。适当的掺杂量使SrBi4Ti4O15剩余极化大幅度提高,样品的剩余极化2Pr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掺杂量分别为0.25和0.3时,SBPTi-0.25和SBSTi-0.3的2Pr分别达到最大值24.55μC/cm2和26.5μC/c㎡,与SBTi相比增幅达到60%以上。 最后报道了镧系元素Pr掺杂另一种层状钙钛矿材料Sr2Bi4Ti5O18(SBT),掺杂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掺杂后,剩余极化2Pr随x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x=0.01时,2Pr达到最大值,为23.35μC.cm-2,这时Ec=49.19 kV.cm-1。Pr掺杂使Sr2Bi4Ti5O18的铁电性能显著改善。与Pr掺杂相似结构的SBTi相比,较小的Pr掺杂量就使2Pr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因为SBT的类钙钛矿层中多一个金属性极强的Sr2+的原因。SBPT-x的居里温度Tc随掺杂量x的增加逐渐降低,x=0.0l时,Tc≈296℃。
其他文献
学位
对于工科大学的本科生来说,大学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基础物理教学改革而言,大学物理及其量子物理内容的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对国内
叠加和纠缠是量子世界区别于经典世界的基本性质。其中,纠缠被视为主要的信息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子或比特间的纠缠演化的控制问题,在近几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非均匀结构下非磁性半导体材料的磁输运行为。在非磁性半导体中发现的异常磁电阻效应由于组分本身不具有磁电阻效应,因此这种宏观磁电阻完全由体系的非
近期,巴西大豆研究所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技术的新的转基因大豆,并且在大豆生物治虫、固氮增肥、防治大豆黄锈病、大豆直播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虽
当入射光照射到纳米尺寸的金属结构时,可以在金属表面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越来越引起纳米领域的科学家的关注。表面等离激元是指当金属表面的自由
由于系统的仪器偏振而产生的像差会同波前像差一样对光学系统的精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在某些光系统中由偏振像差引起的系统误差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由偏振而引起的偏振像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数学重要性日益突出.今日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经济生活中,数学从幕后走向台前.人们对数学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数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和主观因素等影响,造成他们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对如此大差异的学生,教师若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就应该采取
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磁记录的应用十分广泛和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就需要扩大磁记录的信息量和磁记录密度。由于磁电阻效应在硬盘驱动磁头和磁随机存取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