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导致农村林业劳动力营林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和非农部门,因此营林生产中也随之产生了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和质量下降等问题。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使得农户家庭自有劳动力已经不能满足营林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营林的用工需求,农户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进行营林生产。在机械替代率低,地形丘陵为主的南方地区,雇佣劳动已成为当地营林生产的必要条件。营林生产中的雇佣劳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阶段林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林业规模化经营提供条件。但由于雇佣劳动中“道德风险”的存在,雇佣劳动力投入相对于家庭自有劳动力投入而言可能会对营林生产带来负面影响,这成为营林生产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为例,选择用材林和经济林两个林种,综合运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选取建德市和开化县2个县(市)作为用材林经营样本县(市)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农户有效样本245户,选取临安区、淳安县和云和县等12个县(市)作为经济林经营样本县(市)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农户有效样本426户,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雇工投入和雇工劳动力质量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不同林种经营中林业雇工对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完善营林生产中雇工问题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
(1)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林种营林农户营林劳动力的构成。研究发现:用材林经营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较为缺乏,主要雇佣劳动力进行营林生产;而经济林经营农户对雇工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弱,劳动力主要来源为家庭自有劳动力。
(2)运用基于不同前沿面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林种林业雇工投入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用材林和经济林营林生产过程中农户营林技术效率随着雇工投入比例的增加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
(3)运用基于不同前沿面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林种林业雇工劳动力质量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用材林经营农户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经济林经营农户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经济林雇佣工人中60岁以上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4)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有效的劳动监督和管理机制,降低劳动监督成本;②针对不同林种的营林生产特点加大林业服务投入力度;③结合不同林种的营林生产特点选取更为合适的林业外包服务。
本研究以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为例,选择用材林和经济林两个林种,综合运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选取建德市和开化县2个县(市)作为用材林经营样本县(市)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农户有效样本245户,选取临安区、淳安县和云和县等12个县(市)作为经济林经营样本县(市)进行实地调查,得到农户有效样本426户,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雇工投入和雇工劳动力质量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不同林种经营中林业雇工对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完善营林生产中雇工问题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
(1)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林种营林农户营林劳动力的构成。研究发现:用材林经营农户营林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较为缺乏,主要雇佣劳动力进行营林生产;而经济林经营农户对雇工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弱,劳动力主要来源为家庭自有劳动力。
(2)运用基于不同前沿面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林种林业雇工投入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用材林和经济林营林生产过程中农户营林技术效率随着雇工投入比例的增加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
(3)运用基于不同前沿面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林种林业雇工劳动力质量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用材林经营农户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经济林经营农户雇佣工人中男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的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经济林雇佣工人中60岁以上雇工所占比例对农户营林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4)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有效的劳动监督和管理机制,降低劳动监督成本;②针对不同林种的营林生产特点加大林业服务投入力度;③结合不同林种的营林生产特点选取更为合适的林业外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