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话题中,长盛不衰的一个话题就是公司资本结构。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它是“整个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开始放弃这些严苛的理论前提,放松一条或几条理论假设,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如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等。虽然经过这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仍然是企业融资方面一个重要的研究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资本结构的研究焦点转移向了企业杠杆的决定因素,以及研究资本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同,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我国股市经历了90到97的试点,01到05年的转轨,及后来的股改期,市场经济体制虽不十分完善,但也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不同的融资环境,使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不同,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差异。在解释中国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行为上,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是否更胜一筹呢?在我国股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表现的资本结构特性是否也不尽相同呢?另外,如同国外大量文献中提到的调整速度,我国的调整速度会有多大呢?是否与国外差距很大呢?本文将围绕这些疑问,来研究资本结构理论方面的这些问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将有利于丰富我国关于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而且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行为。本文将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主要研究五个问题,一、探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机制;二、测算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是多少;三、在年度和行业维度上,观测调整速度和优化比率。四、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与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做比较,分析不同市场的异同。五、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公司最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本文主要讨论资本结构,而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是负债权益的比例问题,即负债在公司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本文所指资本结构使用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来测度。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动态变化的因素。此外,利用动态模型测算出的调整速度,估计出的最优资本结构,在年度和行业维度上进行分析,并与不同国家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前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本文的创新点和本文的论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并评述国内外与资木结构相关的主要研究文献。国外文献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个角度介绍国外的资本结构研究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国外有学者研究了调整速度的非对称性,这方面国内还未见相关文献。国内的研究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介绍,很多学者研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持续时间也最长。也有很多学者热衷于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支持某些理论的证据,他们证明了资本结构相关理论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部分学者研究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这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势,通过对文献的梳理,麦勇,胡文博,于东升(2011)对本文有启发作用,他们研究动态调整速度的区域差异,基本思路是认为债权融资环境是有区域差异的,而股权融资环境可以认为是一致的。然而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的股市发展经历了试点,发展,和股改等阶段,在这些阶段,公司面临的股权融资环境是不同的。国外文献根据资本市场的有无摩擦,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但都未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本市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做定量分析,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较罕见。我计划使用王跃堂,王亮亮,彭洋(2010)分割样本区间的方法,根据我国股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将样本分区间,研究不同发展程度的资本市场对资本调整速度的影响,对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第三章为理论梳理,详细介绍资本结构理论,依据它的发展脉络,分析该理论的不同流派分支。依次介绍了古典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折中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MM定理,权衡理论;后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激励机制,啄食顺序理论,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择时理论;最后介绍了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第四章为介绍模型的构建,本章着重介绍了模型的设定,所需变量及各变量对最有资本结构的影响情况,阐述样本的选取,对所选用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模型设定中,借鉴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非线性模型,对于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的变量包括流动比率、公司的规模、非负债类税盾、公司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公司成长性。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为公司规模,最优负债率偏离程度,公司成长性,同时为了客观反映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加入行业虚拟变量与时间的虚拟变量。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沪市和深市仅发行过A股的非金融上市公司,时间是从1998年到2012年。经过筛选,最终得到了1998年到2012年445家公司的6230组观测数据。第五章为实证分析,本章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比较不同年度、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异同。从回归结果看,动态模型的拟合程度比静态模型更好,静态模型的R2为0.29,而动态的R2提高到0.85。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中,流动比率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公司资产大小则与负债比率是正相关的,非负债类税盾与负债比率负相关,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并未如大多数文献中所讲与负债率正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对负债率有负相关关系,影响调整速度的三个因素中,公司规模与调整速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最优负债率偏离程度是负相关的,公司成长性与调整速度不相关。从行业维度看调整速度,能源行业、农业综合类、社会服务行业的调整速度较快,而交通运输类、信息科技行业、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调整速度相对较慢。时间维度上,调整速度随年度的不同而剧烈的波动,2000年、2006-2007年与2011年分别达到了峰值。因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并在不同时间区间做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我们的推断。第六章为结论,结合上文对本文的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司管理和资本市场建设监管方面的建议。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在考虑最优资本结构和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时,很多因素没能够引入,这部分原因是受数据的限制,一部分愿意是受限于个人能力。此外,公司的实际负债比率可能比目标值高,也可能比目标值低,而本文也没有能够分开考虑,试想对于不同的调整方向,它们的影响因素是否会有区别,他们的调整速度是否不同,这也是论文下一步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