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系统多址干扰影响分析及其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51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逐步发展完善,未来导航卫星数目将达到120多颗,各信号共用频谱资源导致的多址干扰日益严重,尤其当卫星信号功率增强或者存在伪卫星信号时,强信号多址干扰已成为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提升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同时多址干扰也是影响北斗地面运控站间系统以及北斗有源定位(RDSS)系统等测量与通信一体化系统性能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两个系统需要同时完成高精度伪距测量和高可靠数据通信,多址信号形成的匹配谱干扰不但会影响通信容量,也会引起导航系统测量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导航接收机多址干扰影响评估方法和伪码测距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测距精度约束下如何提高转发式测量与通信一体化系统频谱利用率提出了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成果包括:1、传统多址干扰评估方法简化使用连续功率谱计算频谱隔离度和码跟踪频谱灵敏度,用于评估周期扩频码离散功率谱信号的多址干扰时存在较大偏差。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周期扩频码的频谱隔离度和码跟踪频谱灵敏度计算公式,揭示了多址干扰下伪码跟踪偏差和标准差随期望信号与多址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差、载波初相差、信号功率差、伪码初相差的变化规律,指出多址干扰引起的伪距跟踪零值取决于互相关函数相邻码片的旁瓣起伏特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符号周期小于等于伪码周期后,可以采用连续功率谱计算频谱隔离度和码跟踪灵敏度近似评估周期码扩频信号,偏差小于0.2dB。最后通过软件接收机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2、推导了带限信道扩频测距系统接收机伪码跟踪误差与信道带宽、伪码速率和多址干扰关系的表达式,得出了使伪码跟踪误差最小的伪码速率与信道带宽比,为扩频测距系统伪码速率与信道带宽比的优选提供了理论指导。分析表明理想带限信道下的最优伪码速率与信道带宽比近似为1;信道存在群时延波动时最优伪码速率与信道带宽比在0.5~1之间,群时延波动越剧烈,最优伪码速率越小。此时带限信道只保留了扩频信号部分主瓣,针对该带限信道下基于并行干扰对消(PIC)的伪码跟踪多址干扰抑制技术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对本地多址干扰重构信号进行信道滤波匹配的优化方法,使得干扰对消后信息解调等效载噪比提高近2dB,伪码跟踪标准差降低近1倍,为带限信道下干扰对消类多址干扰抑制技术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施措施。3、多址干扰对消能同时降低解调误码率和测距误差,但其硬件资源需求过高,高精度导航接收机更关注伪码测距精度指标,针对硬件资源约束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导航接收机测距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相关器的伪码测距多址干扰抑制技术,分析表明采用四相关器的早迟坡度(ELS)和双差相关器(DDC)技术的伪码跟踪偏差和标准差都是传统接收方法的1/14,当多址干扰与期望接收信号功率差小于10dB时,DDC技术可达到单级PIC的性能,DDC的实现复杂度仅为PIC的2/K(K为信号路数),简化了导航接收机多址干扰抑制的实现复杂度。4、利用以上多址干扰评估方法对北斗系统两个测量与通信一体化系统信号体制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北斗RDSS系统在测距精度和误码率双重约束下提高用户入站容量的问题,提出在同一带宽内传输多个频谱部分重叠的扩频信号,分析得出了频谱分离为两个和三个情况下的最优伪码速率,相对于现有单一扩频信号占用整个信道带宽的方案,系统入站容量分别提高了29%和37%;针对北斗地面运控站间时间同步/数据传输系统测距精度和误码率双重约束下提高整网通信容量的问题,提出先将频谱部分分离,再对频谱分离后单个频谱内信号进行多址干扰对消的方法,与整个频谱采用并行干扰对消相比,接收等效载噪比损耗小于1dB,实现复杂度降为原来的一半。论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民用信号兼容性评估和高精度导航接收机设计,以及北斗全球系统新一代大容量RDSS系统和站间系统信号体制设计。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入湖径流是西湖磷的最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暴雨后径流的磷污染最严重,梅雨(2001年)和台风雨后径流的磷净输入为1.77 t,约占西湖全年磷总沉积量的42.5%.西湖流域内土壤表土的磷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以河南漯河市污水净化中心的氧化沟系统为考察对象,针对该系统进水水质复杂,控制滞后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氧化沟系统
针对目前液压缸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了液压缸试验台的液压控制系统,运用C#语言进行多线程和多模块化编程,开发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的自动测控系统,实现了液压
当前钢铁市场的动荡起伏,更加坚定了梅钢研发创新、走高端产品路线的信念。今年三月,梅钢新开发的两个高端产品MR-2和 MR-3镀锡基板成功下线,经用户使用,各项指标优良,梅钢成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油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的经验,对国内外油田井口自动化、计量站自动化、注水自动化和测控网络技术的现状及一些具体问题作了分析和对比,对今后油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