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双频和圆极化共形承载微带天线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以及飞行器轻量化小型化的要求,除了需要设计更多与飞行器共形的天线元件,以减少突出结构天线形式对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外;同时还需要赋予天线结构具有承受力学载荷的能力,即天线结构成为飞行器承力结构部件的一部分,达到使天线结构既可以传输电磁信号又可以具有优良的承力性能,从而真正实现共形承载一体化天线结构。由于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在天线通讯过程中,通常出现信号干扰和单频信号传输不畅等问题,通过采用圆极化和双频天线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这两种天线类型已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电子侦察等领域。在力学承载方面,由于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多层经纬纱正交排列同时采用Z纱将多层固结在一起的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和抗分层性,同时,三维正交结构的完整性好,天线与其共形利于保持天线结构不易被破坏,维持稳定的电磁性能。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圆极化/双频天线结构,通过仿真设计、固化成型等实现了此类复合材料共形天线形式,而后对天线电磁性能、整体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此外,由于此类天线是纺织结构天线,对纱线结构配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也做了必要的分析,上述工作为今后纺织复合材料天线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具体内容如下:在第一部分工作中,主要从天线电磁理论和仿真模拟出发,设计出工作频率为1.9GHz的圆极化天线以及工作频率为1.9GHz和2.45GHz的双频天线。通过运用天线设计经典公式,结合圆极化天线和双频天线的理论,在圆极化天线矩形贴片处以切角形成扰动方式实现圆极化设计;双频天线矩形贴片中采用对角线馈电方式,使贴片上的垂直边同时辐射不同频率实现双频设计。最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模拟优化,得到工作频率、回波损耗、轴比、带宽等都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在第二部分工作中,主要从实际工艺参数出发,织造以及制备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天线。首先采用三维正交机织织造工艺,实现了包含天线辐射元、天线介质基板、接地板的三维织物天线预制件结构;而后通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VARTM)工艺制备成复合材料天线,并进行阻抗匹配和馈电焊接工作。在第三部分工作中,针对两种复合材料天线形式即复合材料圆极化天线和复合材料双频天线,进行了电磁性能测试和结构-电磁响应的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实测和仿真结果差异,对天线结构进行改进,制备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复合材料天线。最终得到的圆极化天线工作频率为1.93GHz,回波损耗S11为-15.83dB,带宽7.0%,E面增益值11.04dB,H面增益值4dB,部分角度范围实现圆极化效果;双频天线工作频率分别为1.855GHz和2.471GHz,回波损耗S11值分别为-18.67dB和-20.09dB,带宽分别达到6.9%和11.7%,1.855GHz和2.471GHz的E面增益分别为4.36dB和-7.47dB,H面增益分别为2.53dB和-8.01dB。在第四部分工作中,主要对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天线的力学性能和冲击破坏进行测试分析。对三组天线(不覆铜、单面覆铜、双面覆铜)结构,从拉伸、弯曲和冲击三方面进行力学测试,分析了导电纤维在共形承载天线中对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天线在不同程度破坏后的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导电纤维含量增加会降低天线整体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但是天线在遭受局部破坏变形时,依旧可以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设计、织造制备和天线力电性能三方面,对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双频和圆极化天线进行整体研究。本文的工作为三维正交机织在天线圆极化和双频共形承载天线方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在数据挖掘领域,聚类算法因其具有简单、灵活、高效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种数据挖掘任务中。但当聚类数据不足时,传统聚类算法很难取得较好的聚类结果。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
随着软件系统的日益庞大与复杂,软件开发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行为,这些行为存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因此为了把软件开发的成本降低,提高软件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慢性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医疗资源紧缺,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高速列控系统)的功能更加复杂、交互更加频繁,同时也给系统的危险分析带来巨大挑战。而目前应用的基于头脑风
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适应大范围监测等优点,在民航机场周界安防中有着重要应用前景。但在数据采集和信号识别过程中,存在系统工作环境复杂
近些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广泛应用于民用、商用以及军事等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问题广受关注。包含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具
高速铁路建设对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为有效控制路基沉降、节省土地资源、保证行车顺利,高铁桥梁中大多以桥代路。对于高铁桥梁,桥梁布跨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是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因人工智能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行人检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应用,为安防、自动驾驶、
现代社会,预测人群场景中的群体行为,得到多个人群之间交互的未来轨迹已经成为复杂场景下的研究热点,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现有的轨迹预测框架,结合各
目前,在我国轨道交通中,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国内外的很多科研机构使用基于“能量互馈”的牵引及电气制动试验平台,检验所设计的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