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30.4%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的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城乡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进社会建设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明了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制定了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发展一线城市周边二线城市等发展战略。不仅指导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更对土地规划、农业资源配置等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汉中市作为西安市周边的二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陕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就陕西省全省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发展潜力较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汉中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必然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以汉中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汉中市2003-2012年和汉中市各区县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相关理论;其次,评述现有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分析每种评价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并根据本文研究对象具体情况选择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方法;再次,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指标选定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第四,根据建立的评价模型,评价汉中市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汉中市及其各区县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对其时间差异和地域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时间差异和地域差异的产生原因,提出缩小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促进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在2003年—2012年期间稳中有升。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自2003年至2005年有小幅降低,2006年后一直呈提高趋势。第二,汉中市与陕西省各城市相比较处于偏低水平。2012年,汉中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与陕西省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第三,汉中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地域差异。2012年,汉中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中间高周边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