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夫论》是一部主要内容为探讨治理国家、安定民众的策略的政论性著作,作者是东汉的思想家王符。全书一共有十卷三十六篇,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历史、思想以及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是一笔可以帮助我们认知和探究东汉社会的宝贵财富。根据王力先生对于汉语史的分期,东汉这一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到中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点,对于汉语发展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东汉开始,文言和口语渐渐有所区分。因此在此期间出现的著作,都可以体现一些那时的语言特点,为我们对于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贡献了珍贵的材料。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潜夫论》一书的成书年代、作者生平,古汉语专书述宾结构的语义分析研究和涉及《潜夫论》研究的文献概述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将《潜夫论》中的述语分为动词性述语和非动词性述语两大类。依据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述宾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在古汉语的述宾结构中,有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给予宾语、原因宾语、状态宾语等,宾语类型的复杂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复杂性。从动词在古汉语述宾结构中所担当的语义角色来看,古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类型中,主要有支配关系、关涉关系、存现关系、使动关系、意动关系、类似关系以及时空关系等等。然后我们就通过对《潜夫论》一书的梳理分析,结合具体语料来理解这些语义关系类型。最后将《潜夫论》和《论语》的述宾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结语)总结出了《潜夫论》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类型,通过和《论语》一书的历时比较,对述宾结构在这一段时间上变化有所探究。并且分析了两书中述宾结构在语义上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对先秦到东汉这一时期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变化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