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安社稷安,农伤国家贫”。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实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条立足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破解之道,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命题。乡村建设作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细胞,没有农民、农村的小康决不是全面的小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试着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和国际的视野,比较总结中外近代以来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在立足东方管理文化的基础上,试着凝炼出S文化观来观瞻中国新农村建设,其探究核心是以建设和谐乡村为切入点,其创新点是立足“和谐度”的视角来探索、研析、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种矛盾、关系的最佳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三对文化”的冲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三个主体”的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体)、“四个关系”的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进而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种决定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值”和“黄金态”的把握,该课题理论基础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但又自成体系,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管窥之见和粗鄙建言。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并简要梳理近代以来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价值重估:乡村建设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判断。对乡村建设的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当代乡村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特别强调“乡村建设”不等于村庄建设。简要回顾近代以来中外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立足历史渊源和基本国情,分析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生态,重点对如何借鉴韩国经验走中国式路径作了分析。第三部分,S文化观:和谐乡村构建中的哲学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回溯,立足东方管理文化理论,尝试性提出“S”文化观的理论基石、基本架构。重点分析了S文化观范畴中的“度”解、6S理论以及现代理论溯源。并运用S文化观从宏、微观视野解读中国乡村建设中“三对文化”、“四种关系”、“三个主体”的融合。第四部分,S文化观背景下和谐乡村构建的若干建议。对当前推进乡村建设,提出若干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