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表面化学结构对SO2吸附及氧化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燃煤造成的SO2污染严重,发展节水型、可资源化的干法脱硫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二氧化硫在碳材料中的吸附及氧化机制是定向制备高性能脱硫用碳材料,发展基于多孔碳材料的干法脱硫技术的关键科学基础。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综合静电势分析、非键相互作用分析、能量分解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碳材料表面化学结构如酸性含氧官能团、含氮官能团、不饱和碳原子对于SO2吸附与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性能脱硫碳基材料应用于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构建含有酸性含氧官能团的碳质表面模型,结合非键相互作用分析以及马利肯布居分析发现SO2在未改性的碳质表面内主要吸附在碳基面上,酸性含氧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内酯等,可以促进SO2在碳材料边缘的物理吸附。酸性含氧官能团与SO2之间作用的本质为弱的氢键,SO2无法直接化学吸附在酸性含氧官能团上。酸性含氧官能团对于SO2在不饱和碳原子上的化学吸附没有显著的影响,改性碳材料使其获得更多的酸性官能团的过程可能使得不饱和碳原子被氧化,而失去化学吸附SO2的能力。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为研究氮掺杂对于SO2吸附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模型大小及氮掺杂位置对计算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五种大小的碳质模型,并在不同位置掺杂N元素。研究结果表明,SO2在纯碳表面主要在基面上,而在纯碳表面边缘较难吸附,SO2与纯碳表面之间主要通过色散力吸附,当模型的稠环个数大于14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SO2在吡啶及吡咯氮掺杂表面的吸附表明吡啶氮掺杂的位置、模型大小对吸附能大小没有显著影响,有明显局域化效应,吸附能贡献主要来自于静电相互作用,静电势分析、能量分解计算以及非键相互作用分析均证明这一观点。最后,构建碳质表面模型研究氧气非解离吸附条件下SO2的氧化反应机制。研究表明,SO2氧化首先必须经历氧气的非解离吸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第二步反应需要活化能80.2kJ/mol。氧化反应共需四步,经历两个过渡态,需要的活化能分别为60.4 k J/mol和57.4 k J/mol。脱硫反应的速控步骤在于第二个SO3分子的脱附。
其他文献
某公司作为石油天然气管道行业的物资管理和供应单位,经过管道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的多年实践与磨练,早已具备独立承担国内外大型管道工程建设的物资采办和仓储物流服务的专业实
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肆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电去离子技术(EDI),是一种把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运用可实现连续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水处理方法,避免了酸碱再
实验采用共混、交联、原位聚合三种方法制备二氧化钛(TiO2)/聚丙烯酸(PAA)杂化光催化膜,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醚砜(PES)。选取腐殖酸作为自然代表性污染物,选取甲基
Ba0.7Sr0.3TiO3铁电薄膜的介电温谱呈现弥散相变的特征,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呈现平方关系.TEM观察表明,10nm量级微畴随机分布在晶粒中,选区电子衍射(SAED)揭示微畴区存在1/2{201}超点
近年来,国内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国家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连续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促使许多火电厂开展脱硫除氮
目的:了解在督导初学者和有经验者的过程中,督导师的督导角色和督导焦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独特个案取样法,选取1名督导师和正在接受该督导的2名受督者(1名初学者、1名有经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运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槲皮素在预处理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槲皮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预处理玻
直接基于HLA/RTI进行分布式仿真系统开发,存在对用户开发经验要求较高的问题,针对这种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DWK(数字化武器开发平台)快速构建海洋作战仿真系统的方法。在简述D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