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斯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弗·雷·利维斯,国内有些学者恐怕对他不甚了解。而这样一个人,却曾经在英国剑桥叱咤风云,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他的思想曾对英语世界的学者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未能消失。而他的思想也被称为利维斯主义或利维斯传统,影响相当深远。但是,像利维斯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何以在中国学界如此默默无闻呢?   利维斯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成为具有争议的人物?何以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评论家之一?利维斯主义是不是真的过时了?为什么在中国引起的反响不大?中国学术界是否不需要借鉴利维斯主义?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着眼点就是要把利维斯放在历史当中考察,放在当下语境中辨证地分析,试图去解答以上的诸多问题。对于将利维斯定位为文学批评家、文化批评家抑或是二者兼称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有的把他称作文化批评家,例如,安妮·参孙在.《弗·雷·利维斯》中对他的身份界定,也如同普里斯特利的《现代文学批评》中一篇文章《利维斯博士》所说的那样:事实上,利维斯博士尽管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根本不是文学批评家,他是现代文化的喀尔文教的空头理论家。有的把他称作文学批评家,如比兰的《弗·雷·利维斯的文学批评》,爱德华·格林伍德的《弗·雷·利维斯》:有的是二者兼称,如格雷·德的《重评利维斯-‘文化’和文学批评》。国内学者在追溯文化研究的源头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著名学者陆建德称利维斯为文化研究的先祖,李兆前称雷蒙德·威廉斯为文化研究之父,到底是谁引领了文化研究的潮流呢?   仔细梳理利维斯的思想,笔者发现,利维斯虽从事文学研究数十载,但他始终以拯救文化危机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从文化研究的路径来看,伯明翰学派秉承了利维斯传统,从文学研究的内部突破,转向更为广阔的批评空间,从而为文学研究迈向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维斯关于文化的概念,对工业文明、媒体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认识和批判,开启了文化研究的大门,也成为现今文化研究的主要构成部分。本论文认为,利维斯是最先发表关于文化理论的代表之一,并在英国产生较大的反响。为了挽救文化危机,他主张提升人们的文学文化修养,希望培养具有一定教养的读书人,列出文学经典,希望能够击退大众文化的冲击,还有他对电视、电影、广告、出版社等媒体的批判,故本论文将把他定为文化批评家。国内有学者认为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之父,而实际上在利维斯的文学批评著作中就已经出现了批评转向的迹象;利维斯思想是文化研究的滥觞,成了文化研究者的第一手资料,他引领了文化研究的潮流。因此,本论文把利维斯定位为文化批评家,更能突出利维斯对文化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同时,笔者认为,利维斯才是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关于这个论断,本论文将在正文中详细论述。   国外学者对利维斯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有数十部专著和一千多篇已发表的论文。而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仅十余篇发表的论文和一篇硕士论文。由此而见,国内学者对利维斯的关注程度远不如国外,主要问题在于:一、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缺乏新的批评视角,重复论述利维斯的道德批评和对人文精神的彰显。对文化批评的关究利注甚微,未涉入更广阔的领域。二、研维斯的人数有限,没有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近年来发表论文的人数仅有九人,其中发表论文超过5篇的只有1人,超过3篇的1人,超过2篇的1人。三、缺乏深入的研究。要么是对利维斯思想的译介,要么是做泛泛的述评,很少将利维斯放在历史和时代中作历时和共时的分析。研究缺少新的发现,将利维斯与当代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也不多。四、把国外的利维斯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的论文并不多,目前见到的有:陆建德的部分论文、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杨自伍译)和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伍晓明译)中的部分章节。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对利维斯的研究就更有必要。本论文将主要借助社会学、经济学和传播学等理论方法,从多个视角、多个领域展开对利维斯和《细察》的研究,对利维斯主义作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分析,试图改变国内学者对利维斯主义的错误看法或生疏感。本论文试图改变以往国内学者的这些研究现象,如对利维斯思想作泛泛的介绍,或重复利维斯在道德批评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或只重视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而忽视文化批评方面的研究。本论文将把社会学、经济学和传播学运用到对利维斯思想的研究上,着重以利维斯的思想为研究中心,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从历史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争客观地评价利维斯思想。本论文将全面论述利维斯以及文学观、文学史观、文化批评理论以及《细察》期刊。笔者将分析其中的得与失,利与弊。试图让国内的学者全面认识利维斯,试图改变国内有些学者对利维斯研究的疏忽。   本论文分成八个部分。在“引言”里,拟先对本选题的研究范围、学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研究内容和目标等问题进行详细论证说明,然后介绍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创新点。正文从六大方面来分析评论利维斯的思想理论:第一章主要以1964年为界,将利维斯的思想分成前期和后期介绍,前期主要介绍利维斯思想形成的经历,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以及创办《细察》等方面所获得的成功。他的后期思想相对前期思想来说,有一些明显的改变,但影响不大,这里只作大致的介绍,不作研究的重点。第二章主要分析利氏的文学批评思想,从文学观和方法论两方面展开。此前已经有人提到过作品和生活、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但没有深究下去,这里将作为一个重点来谈。就方法论而言,有人提到文化批评,但就文学研究如何转向文化研究的问题方面论述不够充分,这里也将详细论证。第一次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论述利维斯的思想,试图寻找二者之间的一种亲缘关系。分析论证时,将文学批评思想放在历史中展开横向和纵向比较,以突出利维斯在英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作用。第三章从史学和纯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利维斯的文学史观。以前也有学者分析评论这个方面,但大多研究利维斯的文学史著作,而本论文是从他的著作中提炼出文学史观,同样也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试图突出利维斯文学史观的独特性。以利维斯和贝特森的争论为例子来探讨利维斯的文学史观,认为利维斯把传统、文本批评和经典作为文学史的主要构成部分,并将对利维斯的文学史著作进行历时的分析和共时的比较,以证实利维斯成功地打破了以往文学史的编写模式。   第四章从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利维斯的文化批评思想,将利维斯的文化定义、文化批判理论和有机体论做纵横比较,彰显他在历史中的地位。大多学者对利维斯的文化理论研究着重有机体和文化批判理论,而对其文化概念关注不够,对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论述不够深入。这部分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利维斯关于文学、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利维斯文化批评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第五章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细察》。研究这个方面的学者并不多,且一般只是对该期刊在历史上的意义作了论述。本部分将分析该期刊在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确定理论、宗旨和批评标准,同时密切结合时代。评价《细察》在推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文化研究方面的先导作用。第六章将分析论证中国学界对利维斯思想的接受情况。笔者认为,学界对新批评的译介遮蔽了利维斯思想,国内的思想意识形态没有为利维斯思想提供生长的基点。中国的文化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而以精英文化为中心的利维斯思想已时过境迁,以大众文化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已经风起云涌,等等。这也是利维斯思想在中国遭受冷遇或敌意的种种原因。结语部分将综合评价利维斯思想和本篇论文的成功与不足,充分肯定利维斯思想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也肯定本论文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之,本论文将对利维斯本人、他的文学批评思想、文学史观、文化批评理论和《细察》期刊作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从利维斯的思想中提炼出重要的观点,并将之放在历史中论证,考察其进步性和局限性。本论文将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传播学等多种方法分析论证利维斯思想和《细察》,试图弥补国内利维斯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论文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术探索,寻求有所创新,主要体现为从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学术观点、论文采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视角。   其一、本文将是国内第一篇全面而深入评价利维斯的博士论文,研究涵盖了当今非常热门的话题:文化研究、文学经典研究、传媒研究等等,涉及到社会学、传播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另外,国外学者对利维斯思想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而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微乎其微,尤其这样一个有影响的文化批评家,为何在中国遭受冷遇,这更需要对利维斯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找出中国学界存在的问题,可以此为鉴。   其二、多种研究方法和视角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笔者采用传播学和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来探讨利维斯思想对英国和美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学界的接受情况,特别是对《细察》报刊的研究,考察利维斯思想的流变和发展情况。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注重运用社会学来分析利维斯文学批评的生成情况,详细论述利维斯的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对工业文明、广播影视、广告、报业以及出版业等的分析。运用经济学和政治学来分析利维斯的有机共同体社会思想,同时还采用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以凸显利维斯思想是如何推动当时学术前进的。笔者对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将试图改变了国内学者以往对利维斯思想研究的较为单一的模式和方法,拓展了对利维斯的研究空间。本文以利维斯思想为中心的研究,将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结合历史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力图客观公正地分析论证利维斯。   其三、针对国内学者大多认为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之父,谈文化研究就认为必须从威廉斯开始的观点。笔者认为,早在利维斯的思想中就有转向文化批评的迹象,本文将在文学批评和文化批判理论以及《细察》期刊中重点分析论证。文学批评中利维斯对道德、社会生活、生态以及更为深广的生活内容的关注,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纯文学批评;文化批判理论对电影、电视、广告、出版业等的关注构成了今天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细察》不单纯关注文学,它还评论音乐、政治、文化、经济等,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该杂志关注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说是一个注重文化批评的期刊,从这些足以看出,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利维斯这里。   其四、研究《细察》对从事报刊、媒体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之所以分一个章节来研究《细察》,是因为利维斯在创办该期刊的时候,借鉴了当时许多优秀期刊的经验,并坚持自己的办刊理念和宗旨。《细察》期刊的研究将是本文的创新点,因为它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也是利维斯思想的阵地,为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   其五、本论文根据利维斯思想试图提炼出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例如,利维斯对感性和理性关系的处理,这是对文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分析利维斯对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济慈、柯勒律治等的研究,以及对小说家劳伦斯的分析,认为利维斯思想中蕴含着生态批评的因子;研究利维斯的文学经典问题,认为经典建构是需要批评标准的;研究利维斯关于“文化”的概念,认为概念的确定和当时的语言学转向有密切关系。   其六、详细分析利维斯思想在中国学界遭受冷遇的原因,主要认为利维斯思想是被新批评理论所遮蔽,也认为中国国内的文化语境没有为利维斯文化主义提供生长的土壤,并指出对利维斯展开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仍然有很多的学术生长点。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与学具有诊断、反馈、激励、调节、
本文在对侦探小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第一章梳理并探讨侦探小说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及流变,以及论证外国侦探小说对中国本土侦探小说的影响。由于日本推理小说已被世界公认,单列一节
据调查,目前的数据中心中,有34%正在经历重新设计和重新装备的过程,有1/3的数据中心为了节约能源实施了服务器虚拟化,只有55%的数据中心能够监视电力使用率情况,而且多数监视
目的对某土壤铅污染地区人群生物材料样品(血液、头发、指甲)中的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7年11月以某地蓄电池厂旧址及周围远近距离不同的4个村(1个污染村,2个轻度污染
目前我国运营商的OSS还处于建设阶段,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业务运营下, OSS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制胜因素。然而OSS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
近几年对异型石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风水球风靡全国各地.然而,所采用的加工方法与质量、数量的要求,矛盾非常突出.本文介绍一种,使用金刚石筒体刀具加工石材外球面的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是曾巩的专题研究,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曾巩文章风格论析。从李涂《文章精义》中对曾巩之文的评价“平平说出,娓娓不断,最淡而古”入手,着重分析曾巩文章古
论文在辑存、笺证出《文选》陆善经注的基础上,从考订陆善经其人出发,分析陆善经注的卷次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内容的训诂体例,分别与李善注、《文选》钞、五臣注和《文选》旧注进行
本文以冒襄一生参与的文人雅集,尤其是入清以后参与的文人雅集为考察对象,探究文人雅集这一文化现象与文人、文学间的关系。  论文首先概述了以冒襄为中心的文人雅集的总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