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构建一套适用于肝胆外科病区的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在临床调研、专家咨询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患者满意度和有效护理时数两项指标进行研究,分别设计加速康复外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及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调查表,旨在更好的确定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的标准值。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构建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以零缺陷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临床调研,初步拟定肝胆外科加速康复外科重要护理项目,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择精通加速康复专家30名,对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轮意见咨询,并综合各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初步构建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2.第二部分:根据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的确定部分指标标准值,设计加速康复外科直接、间接护理项目调查表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1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法制定加速康复外科直接与间接护理项目调查表,基于工时测定法对实施加速康复的肝胆外科病区护理人员测算其护理工作量,并采用人力资源配置相关公式,计算该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确定有效护理时数的指标标准值。2.2研制加速康复外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加速康复外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并对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0.919。最终形成涵盖控制体系、运营管理、保证体系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的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2.第二部分2.1通过设计直接与间接护理项目调查表,确立护理项目62项,其中直接护理项目40项,间接护理项目22项。采用该调查表测定实施加速康复的肝胆外科病区护理人力配备情况,结果显示,病房护士每日为每例患者提供的护理时间为139.16min。直接护理用时和间接护理用时分别占总护理用时的62.84%和37.16%。适宜床护比为0.64,实际床护比为0.50。2.2关于加速康复外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的信、效度检验。该量表包含4个因子1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7,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9-0.843;分半信度分别为0.868和0.817,两部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66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662%。各因子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7-0.402,各因子与量表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6-1.000。研究结论1.第一部分:本研究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以零缺陷管理理论为依据,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的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指标体系,其结构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统计结果经分析显示,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和权威系数均较高,表明咨询结果的可信程度较高。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实施加速康复的肝胆外科病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2.第二部分2.1基于工时测定法能准确测定护理工作量,为加速康复外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该病区护理人员配置比例较低,可通过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内容、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等方法进行改进。2.2初步形成了信、效度较好的加速康复外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为加速康复外科病区临床护理工作的评价提供良好的测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