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t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原子厚度蜂巢晶格的二维纳米材料,是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碳纳米材料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新星,独特的力学、电学性质与量子特性使其迅速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然而,结构完整的石墨烯化学稳定性高且片层之间存在着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难以分散在常用的溶剂中,这极大地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因此,提高石墨烯的水溶性及其生物相容性,对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氧化还原蛋白的直接电化学以及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石墨烯大体相同,只是在二维基面上连有一些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环氧官能团、羰基、羧基等,因此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氧化石墨烯还可以通过π-π作用很好地分散石墨、碳纳米管等碳材料。本论文利用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片层之间的π-π作用,通过超声诱导成功制备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且研究了该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对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检测通过超声混合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制得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及电化学阻抗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水分散性。然后将该纳米复合物用于构建灵敏的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电化学传感器,修饰电极高的比表面积以及石墨烯-氧化石墨烯高的导电性使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的分离检测得以实现。在优化的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苯二酚同分异构体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300μM,且邻苯二酚的检测限为(S/N=3)0.2μM,对苯二酚的检测限为0.16μM。同时,所构建的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电化学传感器还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2、基于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和葡萄糖的检测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以通过共价键与葡萄糖氧化酶的自由氨基结合,从而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固定有葡萄糖氧化酶的修饰电极在-0.1~-0.7V扫描范围内出现稳定的氧化还原峰,说明葡萄糖氧化酶成功地固定在了纳米材料修饰电极表面、保持了原有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且有效地实现了直接电子转移。实验结果证明葡萄糖氧化酶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表现为两电子两质子过程。在优化的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11mM,检测限为20μM,有望用于构筑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器。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私家车普及,全国各地的交通广播迎来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各地交通频率早间黄金时段形成了多种节目风格,也产生了共性的疑问:早高峰时段受众到底需要什么?路
本中试研究以磷矿浆为脱硫吸收剂,以硫酸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低浓度二氧化硫为去除对象,在结合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研究中试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旨在为该技术
为了明确影响鼠类分布的自然制约因素,采用样线法对高原鼠兔的分布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山顶到河漫滩湿地这个小的空间尺度上,高原鼠兔相对密度随高度
大气颗粒物人为源主要为工业中烟气排放,如何从根源上治理颗粒污染已然是亟待探索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干化技术,通过模拟实验和结合工程实践,首次研究了
20世纪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任务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本文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20例新诊断的慢性ITP患者,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冲击治疗
随着白银集团公司铜业公司采用白银富氧熔池炼铜方法处理哈萨克斯坦含铼铜精矿的工艺成熟、硫代硫酸钠硫化沉淀回收烟气洗涤净化污酸中铼项目的实施,铜业公司年需五水硫代硫酸
为了掌握青海省部分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牦牛球虫病的流行规律,本研究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和黄南州尖扎县采集1月龄,3月龄,8月龄和1岁以上的牦牛粪便587份,用蔗糖漂浮
井下动力钻具用轴承承受着冲击、摩擦、腐蚀等恶劣工况,其可靠性和寿命对保障钻进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是井下钻具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对井下动力钻具常用的止推轴承、扶正轴
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抗战时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教授,晚年曾撰《昆明往事》,开篇便是:“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