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比较,分析研究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IntraSPINE和传统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短期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两种术式在临床中的选用。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07月期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脊髓病医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拟行手术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IntraSPINE配合活血祛瘀汤)30例和对照组(传统融合术配合活血祛瘀汤)30例,两组均大于6个月的随访,术后2年内的随访为短期随访。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VAS、ODI、ROM及椎间隙高度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病例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随访与术前对比在VAS评分、ODI评分上均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间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交互效应上,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VAS、ODI评分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上差异不明显,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在ROM、ISH对比上,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在ROM对比上,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有差异,观察组增加了ROM,对照组减少了ROM,两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在椎间隙高度ISH上,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上,p均小于0.05,说明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有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均改善了ISH,但在术后6个月又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的趋势要比对照组显著。结论:通过对比短期临床疗效,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IntraSPINE和传统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差别不大,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两种手术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术前的症状,但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IntraSPINE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还可以保留责任节段的ROM,可减缓因固定责任节段导致术后应力增加而致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研究随访时间短,样本量小,需要多样本长期的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