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翻译研究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学者和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用大量的例证探讨了汉译英中译者应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文化补偿方法来最低限度地减少文化损失。 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现象就是文化流失。因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应用社会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社会符号学理论对符号的意义作了最全面的概括,认为意义是符号、所指物和解释体三者之间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符号的意义分为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依据,总结了翻译过程中的三种意义的流失:所指意义的流失;言内意义的流失和语用意义的流失。 然而,虽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译语读者可以像原语读者一样欣赏到原语文化,译者应该采取各种文化补偿方法来减少和弥补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损失。在采用补偿手段时,译者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信息补偿恰当性原则可读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以这三大原则为指导,译者应灵活选择补偿方法,提供既传神又流畅的好译文。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且常被比作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此外,它最为著名的两个英译本的译者沙博理和赛珍珠都是享有盛名的语言大师和资深译者。因此,把该小说作为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流失与补偿的范本是非常恰当的。如果文化补偿做得好,它将起到减少文化冲突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笔者希望该论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成这一领域的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