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对天气和气候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探讨旅游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际上有关旅游与天气、气候的关系研究大多集中在温带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沿海岛屿,受海洋性气候控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易引起海气系统异常,导致气象灾害频仍,对旅游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但目前在海洋性气候下开展旅游与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因而,以台湾作为案例开展气象因子对台湾旅游客流的影响研究,对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地区的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规划管理,以及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见。本研究基于台湾地区入境、出境以及岛内代表性景区旅游客流、气象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等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台湾岛内的实地调查问卷,并结合传递函数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展如下研究:(1)气象因子作为拉力因素如何影响台湾地区总入境旅游客流、不同入境目的和不同客源地旅游客流;(2)气象因子作为推力因素,如何影响台湾地区总出境旅游客流和不同目的地旅游客流;(3)客源地和目的地气象因子作为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台湾与其主要的客源地、目的地间的双向旅游客流(例如台湾与日本);(4)气象因子如何影响台湾岛内不同类型景区旅游客流;(5)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作为气候异常表征如何影响台湾地区旅游客流;(6)气象因子如何影响台湾居民的岛内和出境旅游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云盖度外,各气象因子对台湾地区总出入境旅游客流不存在一致性影响,表明作为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的气象因子对旅游客流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台湾地区总入境旅游客流与月降雨天数存在显著相关;总出境旅游客流则与温度(呈U型)和降雨量呈显著相关,但这些气象因子的影响都存在较长的滞后期,体现了国际游客依赖过去天气状况进行旅游决策的特点。(2)气象因子对入境旅游客流的影响在不同入境目的间不具有一致性影响;入境观光(月均日最高气温)、会议(月均降雨量)和探亲(月均气温)旅游客流与气象因子有关,而入境求学和业务旅游客流则与气象因子无关。表明在建立入境旅游的气候-旅游需求模型时,进一分区分不同入境目的旅游客流的重要性。(3)台湾地区的主要客源地的入境旅游客流均与目的地气象因子有关:日本(月均降雨量)、美国(月均水汽压)、英国(月均降雨量、侵台台风天数);除赴美国出境游客流外,台湾主要出境目的地旅游客流亦与客源地气象因子有关:赴日本(是否发生侵台台风)、赴英国(侵台台风强度)。这些结果体现了台湾天气和气候对出入境旅游客流影响主要为阻滞作用这一独特特征。(4)台湾与日本间的双向旅游客流均同时受到目的地和客源地气象因子的影响:日本赴台旅游客流为台湾月均降雨量(目的地)和日本月最低日气温(客源地);台湾赴日本旅游客流为是否发生侵台台风(客源地)和日本月最低日气温(目的地)。表明建立气候-旅游需求模型时,需同时纳入作为拉力和推力因素的目的地和客源地气象因子。(5)在台湾岛内11个景区的气象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传递函数模型中,仅有3个景区保留经济因子作为解释变量,但却全部保留气象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表明气象因子对景区旅游需求的影响超过经济因子。11个景区传递函数模型中保留的气象因子中,以降雨最多(7个),其次为温度(4个)和台风(4个),表明降雨、温度和台风是影响台湾岛内不同景区旅游客流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仅有6个景区的旅游客流与PET呈显著关系,特别是高海拔山岳森林景区旅游客流与PET均无相关。表明采用统一公式构建的气候舒适度指标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景区。(6)南方涛动指数(SOI)对总出入境旅游客流间以及不同入境目的、不同入境客源地、不同出境目的地、岛内不同类型景区间的旅游客流均具有一致性的影响,这为采用SOI作为单一指标表征综合的天气和气候信息以纳入气候-旅游需求模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在台湾岛内11个景区的传递函数模型中,有8个保留了 SOI作为解释变量,表明在景区尺度上,SOI可适合用来构建气候-旅游需求模型。(7)问卷调查表明,气象因子对台湾居民境内和出境旅游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台湾居民出境旅游时提前决策制订的时间要远早于境内旅游;对客源地异常天气态度均较为中立;对目的地天气的关注度,旅游决策后比旅游决策前更高。旅游决策后面对目的地异常天气,台湾居民更多地选择改变出发日期,这可能是气象因子对旅游客流影响具有滞后性的重要原因。抵达目的地后,出现寒潮、热浪天气时,台湾居民对于提前结束行程或改变旅游活动项目的态度都较为中立;而当出现豪雨、台风/大风天气时,台湾居民有着较强烈的意愿要提前结束行程或改变旅游活动项目;出境旅游提前结束行程可能性比境内旅游低。综上表明,台湾地区气象因子对台湾入境、出境和境内旅游客流以及台湾居民的旅游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而降雨、台风等则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体现了海洋性气候对旅游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旅游需求模型、提升旅游需求预测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为旅游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增强旅游业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