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部村镇住宅的地域环境适应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迎来一个村镇建设的新高潮,大量的村镇新建筑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而纷纷营建。在这一高速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如村镇住宅建筑与生态环境适应性不强,一般表现在地理环境、区域气候结合度,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度上;过度追求地域风格导致形式趋同千篇一律;未重视乡村建构技术;节能设计技术薄弱;忽视区域经济落后等因素。然而村镇建设应充分发挥传统民居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适应环境的村镇住宅。   本文以新疆南部地区村镇住宅为例,初步探讨了干旱区村镇住宅应适应地域生态环境,概括了村镇住宅适应地理、气候、资源等生态环境的设计策略。并从该地区生态环境出发,通过对古聚落住宅和传统住宅对适应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试图在今后村镇住宅设计中吸取它们对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精髓,优化当前村镇住宅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传统民居历来都是和当地生态环境紧密联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物产条件和经济文化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息息相关,是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产物,我国在未来建设村镇时要重视住宅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研究世代生息劳动的各族人民,建造出的各种类型的村镇聚落住宅,他们的许多成功地延续到今天,形成了低成本、低能耗、低技术、与环境融合的聚落营造模式,我们应予继承和发扬。本文期望解决的问题:研究区新农村住宅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差,忽视环境,千篇一律;干旱区资源优势的利用率短缺,忽略区域资源,能源浪费严重;住宅功能失调,设施严重不足;建筑风格样式趋同,千村一面,损害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农村住宅缺乏新技术应用,住宅性能低下,模仿建设严重;规划与技术标准滞后,村镇建设浪费严重,忽视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和乡村经济落后的因素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适应不同环境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的设计模式和设计理念,以此引导与规范当前快速发展的村镇住宅建设,逐步建设富于地域特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居住环境。
其他文献
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推动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索,建筑业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相应地从理论建构快速走向实践推广。在生态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创建一种针对性的、实用系
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退休教职工的老龄化率也随之不断攀升。离退休教师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参与户外休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住区户外休闲空间与他们日常生活及休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说:虽然街道的重要性会因人们对城市的熟悉程度而变化,但由于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它的环境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的,因此它仍是
从党家村的老村走到新村,虽然相隔仅数十步,外部空间给我们的感觉却相差甚远,一个生动丰富,一个单调乏味,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设的新村外部空间存在着诸多缺憾。另外,老村经历了
学位
本文从寒冷地区的自然气候着手,分析了寒冷地区,包括本文所主要讨论的西安地区的水资源现状。近年来非传统水源利用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各大城市,中水及雨水利用都已提上日程
安多藏区作为“藏地三区”之一,身处双重边缘之地,是传统意义上的“汉藏边界”,独具区域特征。它是若干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共同体所共享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平台。该区的乡土民居作为
在建筑创作中,由于材料较强的结构性和技术性特点,通常只被作为实践的对象,目前的建筑学教育集中于对空间功能、形式构成方面的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者对材料表现内容的
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物质文化遗产对城市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的相关背景条件下,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