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ron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也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且精准调节能力的电池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已开发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中,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有机电解液,从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比容量。钠超离子导体(Na-superionic conductor,NASICON)固态电解质具有锂离子电导率高,在空气中稳定性好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极具应用前景。但目前商业化的Li1.3Al0.3Ti1.7(PO4)3(LATP)和Li1.5Al0.5Ge1.5(PO4)3(LAGP)电解质中的Ti4+/Ge4+会被金属锂还原,同时无机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润湿性也较差。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NASICON结构电解质的应用。为此,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1)将更稳定的Zr4+/Hf4+替换Ti4+/Ge4+,并利用变价离子掺杂来稳定NASICON电解质的结构和提高其锂离子电导率;2)将NASICON结构电解质或氟化石墨作为填料与聚氧化乙烯(poly ethylene oxide,PEO)复合,有效降低电解质片与电极间的界面电阻,并防止无机电解质与金属锂直接接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第二章中,通过变价离子Y3+对NASICON结构Li Zr2(PO4)3电解质进行掺杂,使得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的菱方相在室温下可以稳定存在。Y3+掺杂还可增加自由移动的锂离子的浓度,热压烧结的Li1.1Y0.1Zr1.9(PO4)3在室温下的锂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9×10–5S cm–1,较Li Zr2(PO4)3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此外,Li1.1Y0.1Zr1.9(PO4)3电解质片与金属锂的界面处会原位生成一层Li3P,可有效地提高电解质片与金属锂的润湿性。因此,以Li1.1Y0.1Zr1.9(PO4)3电解质片组装的锂锂对称电池及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均表现出较小的电压极化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在第三章中,利用Hf4+取代Li Zr2(PO4)3中的Zr4+,实现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烧结出纯菱方相的Li Hf2(PO4)3。同时通过Sr2+掺杂显著提高Li Hf2(PO4)3的锂离子电导率。热压烧结的Li1.4Sr0.2Hf1.8(PO4)3固态电解质室温下的锂离子电导率为3.4×10–5S cm–1,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应用该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50 oC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能实现长效稳定的充放电循环。在第四章中,合成了室温晶粒电导率高达7×10–4S cm–1的NASICON结构Li1.3Al0.3Hf1.7(PO4)3(LAHP),并将其作为填料与PEO-Li TFSI制备出复合固态电解质。LAHP的引入能够提高PEO聚合物非晶相的含量,同时LAHP与PEO相互作用可提高自由移动锂离子的浓度,在30 oC时该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高达1.3×10–4S cm–1。应用该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充放电循环200圈后,具有82%的容量保持率,库伦效率高达99%。此研究表明,提高聚合物中高传导性锂离子的浓度是提升复合电解质电导率性能的有效策略。在第五章中,将LAGP作为填料与PEO-Li TFSI复合,制备了室温下锂离子电导率为8×10–5S cm–1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其电化学稳定窗口超过4.5 V。LAGP的加入提高了PEO非晶相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锂离子电导率,同时PEO对LAGP颗粒的包覆可以防止LAGP与金属锂反应。此外,本章中首次研究了压力和保温处理对采用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池性能的影响。对用复合固态电解质装配的锂锂对称电池施加1 MPa压力时,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电阻减小至不加压力时的1/8;60 oC保温5天后,室温下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电阻减小为之前的1/10。在第六章中,研究了氟化石墨(CFx)n作为填料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特性。(CFx)n可有效地降低PEO基体的结晶度,释放出更多自由移动的锂离子。(CFx)n添加量为10 wt%时,30 oC温度下该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1×10–4S cm–1的锂离子电导率。PEO/(CFx)n复合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稳定,应用于Li Fe PO4正极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45 oC时以50μA cm-2的电流密度充放电循环100圈,放电容量几乎无衰减,库伦效率维持在98%以上。本研究表明,(CFx)n与聚合物的强界面作用能够调节锂离子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分布,从而大幅度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的电子装置。它将电磁波以定向方式辐射至空间中并接收空间内目标反射的回波,借此计算出目标的方向,距离和速度等信息。因此,雷达在探测和感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由于工作波长较微波雷达更短,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同时凭借主动的探测方式和电磁波的物理特性,可以在烟尘、雾霾、黑暗、强光等环境下稳定工作,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然而
随着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数学基础学科的不断完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Domain理论孕育而生且得到了蓬勃有效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最为活跃的时期.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与范畴论,逻辑学,格论,拓扑学,代数学等众多数学分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虽如此,这个领域还存在有关函数空间的大量有趣的问题.比如函数空间的连续性,Lawson紧性以及函数空间的拓扑性质等三类经典的问
Mg-Zn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可热处理强化能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镁合金体系之一。但高Zn含量的Mg-Zn系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宽,铸锭易产生显微疏松,因此需要添加其它合金化元素来抑制其热裂倾向、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以提高其塑性加工成形性能,并改善合金的阻尼、生物医学功能特性。Mg-Zn-Mn系合金具有可时效强化、综合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优异等优点,是Mg-Zn系变形镁合金中的研究重点之一;Mg-Zn-C
变刚度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特性和灵活的可设计性在复合材料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传统处理变刚度复合材料优化设计问题的方法是元启发式优化算法(Meta-Heuristic Algorithms),而这类算法往往需要对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成千上万次迭代计算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优化结果,使得优化过程的效率无法满足实际问题的应用需求。目前,为了求解这类耗时优化问题,应用最为广泛的优化算法是基于代理模型的高效全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水泥基多相复合材料。由于RPC特殊的材料性能,型钢RPC柱表现出与普通型钢混凝土柱不同的受压性能。型钢RPC柱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构件,其受压性能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及钢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型钢混凝土柱的研究很多,而型钢RP
分形几何是一个崭新的数学分支,它由Mandelbrot在1975年建立.目前,分形几何与众多数学分支有交叉,比如分形上的Fourier分析,分形上的小波分析,分形上的Brownian运动,分形上的复分析等.分形上Fourier分析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分形测度的平方可积空间是否存在指数函数正交基,即分形测度的谱性问题.1998年,Jorgensen和Pederson发现了第一个奇异非原子谱测度.这一惊人
由于复杂的地质和岩土条件、有限且费用不菲的场地调查和不充足的数据信息等,隧道工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确定性的安全系数方法可以简单地处理这些不确定性问题,但不足以描述围岩和支护结构构成的支护体系的实际可靠性。可靠度理论能够更加合理清晰地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在隧道工程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可靠度的设计计算和安全系数,从支护结构加固围岩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