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脊线矢量化的指纹识别算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纹识别已经成为现在最为人们所关注、最为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传统的指纹识别算法大多是基于指纹细节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只是利用指纹的细节点,而对指纹的脊线的信息没有很好的利用,造成这部分信息的丢失。由于原始图像或者预处理的原因,指纹图像很容易产生很多噪声,这些噪声对基于细节点的指纹识别算法具有很大影响。另外,对于两幅尺寸不同、采集角度和位置不同的指纹图像进行比对时,大多数算法是将两幅指纹图像进行尺寸、角度和位置的归一化,再进行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匹配算法的复杂度,降低了识别的准确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纹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指纹图像的预处理、指纹图像的矢量化和基于脊线曲率的指纹匹配。首先,通过归一化、均衡化、图像分割、图像滤波、二值化、细化以及细化后处理,对指纹图像进行了预处理操作;其次,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指纹脊线,将矢量化技术应用到指纹识别系统中,采用道格拉斯一普克法对指纹脊线进行了矢量化操作,形成了以提取到的特征点的坐标为存储内容的矢量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图像的重构,将图像转化为矢量化图形;最后,利用平面曲线在特定点的曲率不变性原理提出基于指纹脊线曲率的指纹匹配算法。实验表明,本文预处理算法很好的降低了指纹图像中各种噪声的影响,并通过细化后处理去除了各种伪特征;矢量文件能够准确的描述指纹图像,具有放大不失真性,并且能够极大缩减指纹图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基于指纹脊线曲率的匹配算法,对指纹图像的放大和旋转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着眼于从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自选主题—自制计划—自主行动—自我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
随着汽车的普及,智能汽车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本文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背景,在移植了嵌入式Linux的ARM平台下设计开发一辆具有视觉功能,能实现自主线路
脉搏信号蕴含着人体丰富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在传统的脉象研究中主要依靠医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脉象,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对脉象的研究逐渐客观化,但获取的多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系统,采用经典的PID控制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相比较于PID控制,自抗扰控制对于模型的不精确和外界干扰,其显示了更强的鲁棒性。然而,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较多,难以调节,从而得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用克隆选择算法来优化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得到了在设定性能指标意义下的最优自抗扰控制参数。克隆选择算法是一种基于免疫机理的优化方法,其性能优于简单遗传算法,亲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于传统网络的特点给它的信息处理带来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