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个体在认识到自身所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它既是一种短暂的情绪反应状态,又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共情不仅与人们的道德情感及利他行为息息相关,而且在健全人格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对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发现,当面对感官情绪信息时,人们主要通过具身模仿机制来与他人产生自动的情感共鸣;而当面对的情绪信息较为抽象和复杂时,自我投射是人们共情他人情感的主要方式。脑成像的研究证据也表明,人们共情特质上的差异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也有所反映,且与共情反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存在着对应关系。虽然学者们对共情问题的关注已历时多年,但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对他人消极情感(如疼痛、厌恶、悲伤等)的共情过程和能力上。事实上,分享他人的积极情感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方面,这种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理解和间接分享的过程及能力被称之为积极共情。积极共情是共情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研究者对这一心理现象的了解并不深入,尚缺乏对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系统认识。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本研究分别从状态积极共情和特质积极共情两种角度对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探讨。其中,研究一和研究二主要考察人们共情初级和高级正性情绪时在认知神经加工上的特点,研究三、四、五在修订特质积极共情量表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高低特质积极共情者在认知加工和神经基础上的差异。研究一采用了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借鉴de Greck等人(2012)的研究范式,通过与悲伤面孔共情的比较,考察了23名被试对愉悦面孔共情时在认知神经加工上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发现,被试自我报告更倾向于与愉悦面孔保持一致性的情绪;愉悦面孔共情比悲伤面孔共情更多的激活了内侧眶额皮质等大脑的奖赏加工系统及额下回、顶下小叶等镜像神经系统。进一步抽取相关脑区的beta值进行分析发现,在两种条件下额下回的活动均与被试主观报告的情绪一致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在愉悦面孔条件下内侧眶额皮质与额下回的活动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人们在对愉悦面孔产生共情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具身模仿倾向,而这种倾向性与个体所获得的替代性愉悦体验有关。研究二采用了ERP技术,通过金钱博弈任务,考察了20名被试自身金钱上的损失对朋友获益和损失共情反应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不论被试自身是否遭受了金钱上的损失,在观看朋友输钱时frn的波幅始终负于赢钱时的波幅。但是在p300上,自身遭受金钱损失后使得观看朋友博弈时输赢反馈之间的p300差异不再显著。从这一结果上来看,自身金钱受到损失后对朋友输钱的共情反应影响不大,但显著的减弱了对朋友赢钱的共情反应水平。这表明,在被试自身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时,朋友的积极情绪事件会使其产生社会比较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过程使得人我有别,导致被试难以再通过自我投射的方式来分享朋友的积极情感。研究三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对特质积极共情量表(positiveempathyscale,pes)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中文修订版的积极共情量表与具有稳定的因素结构和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群体特质积极共情水平的适宜工具。研究四采用积极共情量表筛选出了高低特质积极共情组的被试各21人,采用行为研究范式进一步考察了高低特质积极共情者在积极情绪加工和自我建构上是否存在差异。其中,研究四a借鉴了操纵杆任务,发现高特质积极共情者在面对愉悦面孔时比低特质积极共情者表现出更强的趋近行为倾向,表明前者对积极情绪信息的加工能力更强,有更强的动机与正性情绪刺激产生共鸣;研究四b借助记忆的参照任务范式,考察了高低特质积极共情者在自我建构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与低特质积极共情者相比较,高特质积极共情者在朋友参照任务中对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记忆效果更好,说明后者具有更为互依型的自我建构方式,这可能是他们更容易通过自我投射的方式来分享他人的积极情绪而不易产生社会比较心理的原因。研究五主要考察了积极共情特质的神经基础。其中,研究五a通过vbm技术,发现个体的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脑岛、右侧的背外侧前额皮层、右侧的内侧前额叶等脑区灰质体积与其特质积极共情的水平呈正比。这些结果可能反映了高低特质积极共情者在情绪加工,尤其是积极情绪加工和调节上存在的差异。研究五b通过alff和rsfc的指标,发现高特质积极共情者在右侧脑岛上具有更强的alff值,而在右侧膝下扣带回,右侧背内侧前额叶及右侧楔前叶等脑区的alff值更低。功能连接分析发现,脑岛与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和pes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背内侧前额叶与中部眶额皮质,膝下扣带回与左侧楔前叶/次级感觉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越强,被试的积极共情特质水平越高。这说明,善于分享他人积极情感的人不仅更善于加工积极情绪信息,能有效抑制消极情绪信息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更少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尝试提出了积极共情的认知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之前关于共情反应的加工模型在应用于积极共情时有需要调整之处,即积极共情反应在产生机制上有其独特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当对他人感官积极情绪信息产生共情时,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替代性的愉悦体验会激发起人们更强的具身模仿倾向;而当面对他人较为抽象的积极情绪信息时,有可能产生的社会比较心理是人们难以通过自我投射方式去分享他人积极情感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表现出上述特点,可能是由于在共情反应中情感连接机制与积极情感效价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高特质积极共情者更善于运用共情中的情感连接机制来分享他人的积极情感,其认知加工方式与积极共情反应的加工特点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具体表现为:高特质积极共情者更善于加工积极情绪刺激,且能有效抑制消极情绪对自身的影响,这可能使得他们在面对他人的积极情绪时有更强的动机来与之产生共鸣;高特质积极共情者具有更加互依型的自我建构方式及更少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这可能使得他们更容易将他人的积极情绪事件转化为自身的积极情绪事件而不易产生社会比较心理。总的来说,基于本研究结果而提出的积极共情的认知加工模型可以较为系统合理的解释积极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问题,可以为今后对这一心理现象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论认识,也为积极共情的研究引入了新的方法。首先,信效度良好的中国版积极共情量表的修订可以为今后国内这一人格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其次,本研究使用了经典的行为研究范式来探讨高低特质积极共情者在认知加工方式上的差异,可以补充和扩展前人关于该问题的认识;最后,本研究最早尝试探索了特质积极共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从神经水平上为所得出的结论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支持。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既可以为特质积极共情这一优秀人格品质的培养提供可操作化的建议,对如何提高团队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之,积极共情是一个涉及认知、人格、文化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心理现象。本研究只是对积极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性的探索,未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者做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其他文献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中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对于汽车的保养与维修工作显得非常重要[1]。底盘是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汽车底部的重要部分,所
<正>自2014年起,在学校课题引领下,我踏上了绿色生活之旅,从光盘行动到帕客行动,从垃圾分类活动到节水活动,我都在努力和孩子们一起尝试着改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017年,我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显著提高,我国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信息安全的保密建设。而在信息安全的保密建设中,数据安全又成为重
2006年中国在软实力上最大的亮点就是100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平均每4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京召开,向全球25所“孔子学院”授牌。至今
为研究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处于角向不对中工况下的输出转矩特性,首先对该联轴器角向不对中的运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对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
城市绿化建设作为当代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非常愉悦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功能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园林治
人际交流在当今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老舍话剧《茶馆》中人物的对话分析,阐述了语境、权势与亲疏对人际交流的影响。遵守这些交际原则将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
以世界著名的纸质媒体代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为例,通过观察其为对抗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所作的探索,思考传统纸媒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文章承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深化人事制度、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促进浙江经
随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热潮的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选择与MOOC平台提供商进行合作,以期可以通过MOOC庞大的用户量来获得更多的客户。本文主要采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