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从离散视角解读《喜福会》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直颇受关注的主题。当去家离国的人们面对多种不同文化时,身份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严峻。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离散群体因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对其处境感到迷惑不解,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身份属性和归属感。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真实感人,轰动了美国文坛,它使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及其身后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逐步凸现出来,把美国华裔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小说中的母女,作为华裔离散群体的一员,正是处于困境中的身份危机者的典型。人们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对身份主题的研究不仅在学术领域意义重大,而且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也颇具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目前的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离散视角来解读《喜福会》,从更普遍与更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华裔美国文学的身份研究主题,并从新的视角对离散者的家园进行阐释,指出离散者在吸收主流文化的同时,应保持本民族的固有文化特征,从而重建离散者的家园。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身份理论及离散视角,指出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困境,并分析谭恩美的离散意识,为从离散视角对身份研究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和总结作铺垫。   第二章从母亲们的流散他乡、团结、心系故土及女儿们无根、无所寄托、始终不能被主流文化完全接受入手对《喜福会》中母女在他乡异国的离散意识进行分析,指出华裔美国人在去家离国、面对多种文化时,他们是永远的异乡人。   第三章从离散视角阐释离散者的家园,介绍家园及家园情结,并从离散者思乡、叶落归根的思绪入手阐释《喜福会》中母亲们通过讲故事重建身份并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家园。母亲们的故事是连接历史与记忆的纽带,是女儿们理解并接受其民族特征的桥梁。讲故事使小说中的华裔女性在异域文化中保持自己特有的民族性,在主流文化中享有一席之地。本章进而指出身在异乡的离散群体只有保持两种文化的相互独立与相互融合,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他乡落地生根并构建属于自己的家园。   最后,本文的结论部分指出随着身份的建立,置身于异地的华裔离散群体对世界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面对多种不同文化时,只有跨界思考一吸收多种文化的精髓,而并非简单的合并,离散者才能落地生根、构建离散者自己的家园。
其他文献
随着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英语已必不可少,其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和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和教学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外语教学
学位
尤多拉·韦尔蒂,常被誉为“美国文坛的契科夫”。其著作深受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青睐,研究大多涉及到创作技巧、主题、文化等方面,却忽略了作者在其作品中所渗透的对人类生存的哲
在中国,企业翻译研究还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刚刚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受到服务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我国企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需求的影响,从一开始企业翻译研
学位
《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是美国作家梯姆·奥布莱思的著名的力作之一,该故事收录在故事集《他们携带的物品》中。梯姆·奥布莱恩是越南战争退伍的一名老兵,他凭借对文学的
有一天,小毛说,他自己出来干了,展望就帮他联系了制作雕塑的车间,帮他联系业务,甚至还帮他代签雕塑合同,他们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是:展望帮助小毛的雕塑制作中心走向正轨,小毛帮助展望制作雕塑创作。  在与展望约访之初,他就知道这次谈话跟他的个人创作无关,但他还是愿意花一上午的时间聊聊他和毛老板的陈年往事以及他的雕塑工作室,可见也是真交情。在这个大家都很忙的年代,展望的受邀,让我既感到意外,又有些感动。展
艾丽斯·沃克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当代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为主题,揭露了受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她以独特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