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小毛说,他自己出来干了,展望就帮他联系了制作雕塑的车间,帮他联系业务,甚至还帮他代签雕塑合同,他们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是:展望帮助小毛的雕塑制作中心走向正轨,小毛帮助展望制作雕塑创作。
在与展望约访之初,他就知道这次谈话跟他的个人创作无关,但他还是愿意花一上午的时间聊聊他和毛老板的陈年往事以及他的雕塑工作室,可见也是真交情。在这个大家都很忙的年代,展望的受邀,让我既感到意外,又有些感动。展望很酷,很守时,也很认真,绝对的行动派,来到约定的咖啡厅后,发现环境嘈杂不适于采访录音,立即决定换到他的会客室,然后他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小跑,手里的咖啡洒了一路。
不同于以往的采访,一开始,展望先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雕塑工厂有意思吗?”我只说,想在无迹可寻前保留点回忆。他笑了:“明年你再去看,一定是被推平了,什么也不剩下。”展望的话语里透着对中国式发展的调侃,但不同于毛老板的忧心忡忡,因为他已经找好了新的落脚点,如果可以,他希望后半辈子就在那里做雕塑度过。
谈起和毛老板的相识,展望认为他们还是机缘颇深的。1988年,展望毕业后就留在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跟随老先生们制作城市雕塑,在那里他结识了毛老板的师傅陈神聪,进而也就慢慢认识了这个姓毛的小学徒。“小毛是被他师傅指派给我帮忙做雕塑的。印象里,这个南方小伙很聪明,很能干,脾气也大。当然,他现在脾气也不小。”那时,展望和小毛两个都非常较真的人经常会为了雕塑作品争论不休。不同于当时的老先生,年轻的展望对雕塑材料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小毛的师傅陈老板到安徽的厂子体验城市雕塑制作,后来陈老板又派小毛单独去桂林愚自乐园帮助展望制作作品,也正是这次同行加深了两人的友谊。有一天,小毛说,他自己出来干了,展望就帮他联系了制作雕塑的车间,帮他联系业务,甚至还帮他代签雕塑合同,他们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是:展望帮助小毛的雕塑制作中心走向正轨,小毛帮助展望制作雕塑创作。所以,后来当毛老板找到了现在的这个雕塑工厂的选址,第一时间叫来了展望考察,出于互相可以有个照应的考虑,展望就把工作室跟毛老板的厂子租在了一起。
虽然是各自独立的车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制作需要,毛老板还是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调遣给展望,展望偶尔有展览作品需要运输安装,毛老板也从不惜力地组织工人帮忙协调。这种既分又不分的合作状态持续了很多年。
“我基本上都在工作室盯着,工人们在制作上有任何问题,随时要跟我沟通商量。”据展望介绍,他的《假山石》系列作品都是在这个工作室里制作完成的,包括他最近在上海的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上的作品也还是出自这个即将搬迁的工作室。这里不仅见证了他一件件作品的成功,也记录了他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随后在展望聊到他的新作《拓地》时,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他对即将拆除的工作室的留恋。现在在展览上看到的《拓地》是对一块无名之地的拓印结果,而最早激发展望做这样一件作品的机缘正是出于对逝去之物不可留的无奈。很少有人知道,展望初次拓地正是在工作室旁边沿河的一条小路上进行的。“当时想,在这里这么久,要走了,转眼就被抹掉了在此停留的所有痕迹,干脆拓印一块儿这里的土地吧。”脱离了传统与当代、寓意与阐释等种种范式化讨论的《拓地》反而得到了一种自由亲切的普遍性。
“其实当时就有消息说,政府有意要规划通州,但90年代那里还是一片农田,怎么规划?什么时候规划?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就走一步看一步地先干起来了,但也没有过分投入资金去建设。”三年前,展望在顺义区寺上村,看上了由织布厂改成矿山机械制造厂的一个厂区,一方面价格昂贵,一方面是厂房的原有配置不够理想,展望始终没有出手购买。直到最近,通州拆迁的脚步越来越紧,而这个厂区又刚经历了一场大火,厂主也着急低价转让。展望看着被烧没了顶的厂区高兴地感叹:时机终于到了。
既然离开是不可避免的,不如积极规划。展望已经开始对新空间做新展望了。他指着手机中那些效果模拟图向我介绍他的规划思路时,再次显露出创作般的激情与精细。从石阵到厂房再到陈列厅,展望都有详细的计划,哪里的管道要重做,哪里的结构要保留,就连原来老厂子里的旧锅炉,展望都打算留下来。“老厂子的布局其实非常合理,我想要在建设中对老厂子的痕迹和气息进行保留。即便这段历史跟我没有关系,我也想让人们在我的新厂里看到他原来的影子。有点儿类似于798艺术区对于建筑的改造吧,有人情味儿的那种。”
聊到在新工作室里开辟陈列空间时,展望说,这和博物馆的概念绝对不一样。他只是需要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从来无意于去做一个耗资巨大的博物馆。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一点帮助之外,还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价值、想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作品上。“毛老板要做一个博物馆,我觉得很难,城市雕塑的公信力到底如何?怎样说服政府得到有力的扶持和资助?面对一个巨大的博物馆该如何经营开销?这些都是问题。但是我只能说,有这个想法挺好的,期待他的尝试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展望还在等待最后的搬迁令,虽然没有毛老板的厂子搬迁工程大,但是3000吨的假山石原石、各种雕塑作品、收藏家具数量之庞大,也让展望不得不采取拖延计划争取搬迁时间。展望的工作室新址选在了顺义区,显然,出于各自对厂址的需求不同,这次,毛老板不能和展望结伴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们也不是当年需要互相扶持的状况了,各自都成熟了,搬迁考虑更多的是哪里更适合自己。”这次,展望早早打听好了,上寺目前没有任何开发项目和特别规划,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安营扎寨了。
在与展望约访之初,他就知道这次谈话跟他的个人创作无关,但他还是愿意花一上午的时间聊聊他和毛老板的陈年往事以及他的雕塑工作室,可见也是真交情。在这个大家都很忙的年代,展望的受邀,让我既感到意外,又有些感动。展望很酷,很守时,也很认真,绝对的行动派,来到约定的咖啡厅后,发现环境嘈杂不适于采访录音,立即决定换到他的会客室,然后他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小跑,手里的咖啡洒了一路。
不同于以往的采访,一开始,展望先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雕塑工厂有意思吗?”我只说,想在无迹可寻前保留点回忆。他笑了:“明年你再去看,一定是被推平了,什么也不剩下。”展望的话语里透着对中国式发展的调侃,但不同于毛老板的忧心忡忡,因为他已经找好了新的落脚点,如果可以,他希望后半辈子就在那里做雕塑度过。
谈起和毛老板的相识,展望认为他们还是机缘颇深的。1988年,展望毕业后就留在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跟随老先生们制作城市雕塑,在那里他结识了毛老板的师傅陈神聪,进而也就慢慢认识了这个姓毛的小学徒。“小毛是被他师傅指派给我帮忙做雕塑的。印象里,这个南方小伙很聪明,很能干,脾气也大。当然,他现在脾气也不小。”那时,展望和小毛两个都非常较真的人经常会为了雕塑作品争论不休。不同于当时的老先生,年轻的展望对雕塑材料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小毛的师傅陈老板到安徽的厂子体验城市雕塑制作,后来陈老板又派小毛单独去桂林愚自乐园帮助展望制作作品,也正是这次同行加深了两人的友谊。有一天,小毛说,他自己出来干了,展望就帮他联系了制作雕塑的车间,帮他联系业务,甚至还帮他代签雕塑合同,他们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是:展望帮助小毛的雕塑制作中心走向正轨,小毛帮助展望制作雕塑创作。所以,后来当毛老板找到了现在的这个雕塑工厂的选址,第一时间叫来了展望考察,出于互相可以有个照应的考虑,展望就把工作室跟毛老板的厂子租在了一起。
虽然是各自独立的车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制作需要,毛老板还是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调遣给展望,展望偶尔有展览作品需要运输安装,毛老板也从不惜力地组织工人帮忙协调。这种既分又不分的合作状态持续了很多年。
“我基本上都在工作室盯着,工人们在制作上有任何问题,随时要跟我沟通商量。”据展望介绍,他的《假山石》系列作品都是在这个工作室里制作完成的,包括他最近在上海的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上的作品也还是出自这个即将搬迁的工作室。这里不仅见证了他一件件作品的成功,也记录了他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随后在展望聊到他的新作《拓地》时,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他对即将拆除的工作室的留恋。现在在展览上看到的《拓地》是对一块无名之地的拓印结果,而最早激发展望做这样一件作品的机缘正是出于对逝去之物不可留的无奈。很少有人知道,展望初次拓地正是在工作室旁边沿河的一条小路上进行的。“当时想,在这里这么久,要走了,转眼就被抹掉了在此停留的所有痕迹,干脆拓印一块儿这里的土地吧。”脱离了传统与当代、寓意与阐释等种种范式化讨论的《拓地》反而得到了一种自由亲切的普遍性。
“其实当时就有消息说,政府有意要规划通州,但90年代那里还是一片农田,怎么规划?什么时候规划?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就走一步看一步地先干起来了,但也没有过分投入资金去建设。”三年前,展望在顺义区寺上村,看上了由织布厂改成矿山机械制造厂的一个厂区,一方面价格昂贵,一方面是厂房的原有配置不够理想,展望始终没有出手购买。直到最近,通州拆迁的脚步越来越紧,而这个厂区又刚经历了一场大火,厂主也着急低价转让。展望看着被烧没了顶的厂区高兴地感叹:时机终于到了。
既然离开是不可避免的,不如积极规划。展望已经开始对新空间做新展望了。他指着手机中那些效果模拟图向我介绍他的规划思路时,再次显露出创作般的激情与精细。从石阵到厂房再到陈列厅,展望都有详细的计划,哪里的管道要重做,哪里的结构要保留,就连原来老厂子里的旧锅炉,展望都打算留下来。“老厂子的布局其实非常合理,我想要在建设中对老厂子的痕迹和气息进行保留。即便这段历史跟我没有关系,我也想让人们在我的新厂里看到他原来的影子。有点儿类似于798艺术区对于建筑的改造吧,有人情味儿的那种。”
聊到在新工作室里开辟陈列空间时,展望说,这和博物馆的概念绝对不一样。他只是需要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从来无意于去做一个耗资巨大的博物馆。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一点帮助之外,还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价值、想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作品上。“毛老板要做一个博物馆,我觉得很难,城市雕塑的公信力到底如何?怎样说服政府得到有力的扶持和资助?面对一个巨大的博物馆该如何经营开销?这些都是问题。但是我只能说,有这个想法挺好的,期待他的尝试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展望还在等待最后的搬迁令,虽然没有毛老板的厂子搬迁工程大,但是3000吨的假山石原石、各种雕塑作品、收藏家具数量之庞大,也让展望不得不采取拖延计划争取搬迁时间。展望的工作室新址选在了顺义区,显然,出于各自对厂址的需求不同,这次,毛老板不能和展望结伴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们也不是当年需要互相扶持的状况了,各自都成熟了,搬迁考虑更多的是哪里更适合自己。”这次,展望早早打听好了,上寺目前没有任何开发项目和特别规划,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安营扎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