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创新研发成为了经济转型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外部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发严重,于是如何缓解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约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疫情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驱动创造了新的契机。在疫情的刺激下,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得创新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如何促进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将成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两个角度出发,在外部环境方面,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从内部治理出发,研究股权结构在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具体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性质这四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旨在完善内部治理,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的两种代理问题出发,以股权结构这一新的视角研究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二是从股权结构的定义出发,更为全面地考察股权结构的内容;三是通过优化融资约束的评级方法,优化了融资约束的指标体系;四是引入股权集中度与融资约束的二次交叉项,证实了股权集中度的二次调节效应,得出了最优的股权集中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WIND资讯金融数据终端,选取的样本数据为2010年至2019年共十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相关数据。首先,在指标选取方面,采用研发投入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研发投入费用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以融资约束为解释变量,但由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不能直接测度,本文通过构建SA指数间接地反映融资约束水平;以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从这四个方面衡量企业的股权结构。此外,本文共设置9个控制变量,包括营业收入、现金流量、托宾Q、现金股利、资产负债率、资产有形性、企业年龄、年度哑变量和行业哑变量,从多个维度对企业和行业的特征进行控制。其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融资约束与股权集中度的交叉项和二次交叉项、融资约束与股权制衡度的交叉项、融资约束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交叉项、融资约束与股权性质的交叉项,定量分析股权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最后,本文通过稳健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等方法,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和结论的可靠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着较强的负面作用;股权集中度一开始会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之后会加剧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适度的股权集中度能最大程度得缓解融资约束的制约作用,本文计算出的最优股权集中度为60%;股权制衡度高的科技型企业,更能缓解融资约束的负面作用,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更有利;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升也能缓解融资约束,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活动;国有控股相比非国有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制约更为严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外部融资环境调整和内部股权结构优化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与优化方案,致力于帮助高科技企业在面临严峻的融资环境时,缓解融资约束带来的制约,更有效率地进行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通过加强政府补助、完善信贷政策和拓宽融资渠道这三种方式,缓解高科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从内部股权结构角度来看,在股权集中度方面,可以调整股权集中度至60%左右的合理范围内,防止股权集中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的不利影响;在股权制衡度方面,适当提升股权制衡度可以改善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效应;在管理层持股方面,可以采用股权激励计划,并优化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在股权性质方面,通过推进国有股减持,促进资产流动和重组,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