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牙釉上皮与含齿囊肿形成的相关性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常发现含齿囊肿发生于颚骨阻生第三磨牙位置,而含齿囊肿之内衬上皮被以为可能来源于缩余釉上皮。本研究观察阻生智齿牙冠周围齿滤泡之组织学表现并探讨齿滤泡和缩余釉上皮和含齿囊肿形成之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之材料取自57例阻生臼齿牙冠周围之齿滤泡组织。利用一般组织学之HE染色,观察齿滤泡之组织学表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anCK、CK4、CK5、CK7、CK8和Ki-67抗体,来探讨缩余釉上皮细胞之特性。并利用PAS染色观察该上皮细胞是否含有肝醣或中性黏多糖。 结果:通过组织学HE染色切片观察,发现大部分缩余釉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仅偶而可见单层高柱状上皮,齿滤泡结缔组织中常见水肿、出血、充血及慢性发炎细胞浸润。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缩余釉上皮呈panCK强阳性反应,CK5弱阳性反应,CK4、CK7、CK8和Ki-67呈阴性染色。由PAS染色,发现缩余釉上皮中不含肝醣及中性黏多糖。 结论:缩余釉上皮不具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因CK4为阴性)和单层柱状上皮(因CK7和CK8为阴性)之特性,但具有少量基底细胞之特性(因CK5为弱阳性)。其细胞大部分不处于细胞增殖状态(因Ki-67为阴性),且其细胞不含肝醣,表示细胞之代谢活动力不强。由缩余釉上皮细胞之特性,无法有足够之证据说明含齿牙囊肿之形成和缩余釉上皮之增殖有直接相关。齿滤泡组织中常见发炎、水肿等现象,但组织发炎是否和囊肿形成有直接相关,尚待更进一步之实验证明。
其他文献
湖北省红安县一千余名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参与全县的扶贫工作 ,有些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 ,腿脚不便 ,但经过县委扶贫办的联络 ,与农户结上“一对一”、“一对二”扶贫对
目的:确定玻璃珠灭菌器的临界温度范围、临界温度到达时间范围、温度稳定效能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连接玻璃珠灭菌器和温度偶合线,测试灭菌器从开机到达到其最高温度所需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来看一段表演。有请两位神秘人物上场,大家欢迎!(学生热烈鼓掌。两位神秘人物分别拿着大碗依次表演“吃水粉”,学生瞪大眼睛观看,教室里不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唱一唱:领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2.找一找: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北京的位置。3.说一说:你
牙体缺损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冠是修复缺损牙体、保护根管治疗后变色易脆牙体的重要方法。全冠与核的粘结是影响全冠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材料的核与不同粘接剂的
目的:经过各自临床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本实验对三种树脂材料和一种复合树脂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变形链球菌对其表面的粘附情况进行检测并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指引下,开滦煤炭科学研究所和汪家寨洗煤厂针对生产需要,对重介质立轮分选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参加该项工作的同
正畸治疗过程中牙位移动的原理是:持久的矫治力作用在牙齿上,牙齿周围的骨组织发生改建,从而引导牙齿的移动,是建立在牙周组织受力后发生的生物学改建基础上,包括牙齿及其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第107~10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得了这块地的1
我出生在偏僻乡村,那里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农民常年看不到戏,村里偶尔来个说书的,人们便奔走相告。小时候我就想,我要是会唱戏有多好。11岁那年,县戏校招生,就这样我跨进了戏剧殿堂。